已认识到了,只是,他以为蝗虫与芦苇有关,原来避免河床裸露就可以了吗?" 这也是在场众人都不知道的一点。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林认为,蝗虫产卵至少需要以下三大条件: 一是要有荒地。 二是土地上要有空隙,植被覆盖率超过80%,就会使蝗虫无处产卵。 三是18%—20%的土壤含水量是蝗虫产卵适合的湿度。】 朱元璋震惊道:“怪不得说水、旱相间,这得有水,又不能很多水。如此说来,不但治水会帮助减少蝗灾,植树也可以防止蝗灾?这万事万物,还真是息息相关啊。" 【反正,不稳定的水位,绝对促成了大名蝗灾的诞生。明代,这地方共发生了28次蝗灾,为县志记载以来历朝之最。 嗯……不过明朝其他地方蝗灾也厉害,据统计,它共有205个年份都发生了蝗灾,占王朝总存活时 长的74.3%。也是前所未有的离谱数据。】 朱元璋再一次觉得,自己治下的大明,摇摇欲坠,破破烂烂。那破破烂烂的,就是被那铺天盖地的蝗虫,给撕咬出来的!朱权默算了算,震惊道:“我们只有276年吗?”现场,突然一声痛不欲生的“啊”! 那是朱棢,突然捂住了自己的胸口,就算是坐在椅子上,他也摇摇欲坠:“你算错了吧!再算一算!" 朱权委屈了。 这么简单的算数,我能算错吗? "就算再算一百遍,也是275.9.…" 他突然发现,现场里的大家的目光,突然变得阴森森起来。这样森森如狱般的感觉中,他唯唯诺诺: “我……我……可能……那个……错了……” 老朱破大防:“搞什么 ,就咱们大明有小冰河期,其他朝代,都没有是不是?这贼老天,就转给我们大明降灾殃吗?看看咱们,不是水灾,就是蝗灾,还有干旱!若是没有那什么小冰河,咱们大明,五百年也是轻轻松松的!" 被赶到外头的朱樉,在外头大喊:“不,老爹,你还有堡宗——还有那小冰河期,肯定会过去的,后代那兔朝,就没有这小冰河——这证明,还是我们大明,活得太短命啦——” 老朱觉得自己早晚要被这些儿子气死掉。他颤抖的手指,再度指向朱樉。 好在,在他发话之前,光幕又开始说话。 否则,这朱樉,高低要被拖出宫去。 【up这时候不得不感叹一句,都说李世民吃蝗开启了我们华夏吃货民族的吃蝗大业。但现在,我们吃的都是人工养殖筛选后,富含营养的蝗虫——一般为中华稻蝗。】朱棣抱头。 后代人都在干什么啊。 野生的蝗虫居然不够吃,还要人工饲养来吃?怎么回事,普通的东西吃多了,要吃一点刺激的是吧? 【而且吃之前,需要清理干净内脏,浓盐水浸泡+高温油炸杀菌。或者磨成蝗虫粉当宠物饲料,给它们增加蛋白。】 大家一愣。 宠物可以吃蝗虫粉,听上去还挺有营养的?但朱元璋骂道: "谁会用油去榨蝗虫啊!你家油那么多啊!这不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吗?"他心中也有点酸溜溜的。 感觉大明的百姓,和那兔朝的百姓,差别也太大了。就有点生气。 【李世民吃的活蝗虫体内是有寄生虫风险的,有时候蝗虫死了,里头的铁线虫还在那边爬……他没和朱棣一样害疲病,是运气好。】 朱樉就算身在灵堂之外,他的灵魂是在灵堂之内的。闻声,又是大喊: "朱棣那是贪嘴,唐太宗那是功德无量,不能比,不能比,不一样的!" 【友友们现在应该是很少听到国内蝗灾的消息了,偶尔新疆那边有一点,但基本都OK。 上一回铺天盖地的蝗灾宣传还是非洲蝗灾蔓延到隔壁三哥家和巴铁家,我们为了御蝗于国门之外,派专家奔赴巴铁家援助。 嗯……非洲沙漠蝗确实很恐怖,高达4000亿只,难以想象啊 ,看那视频密集恐惧症犯了,咱们国家每平米十几只已经被定性为严重蝗灾了,擦汗。】 朱棣先脱口称赞:“御蝗于国门之外,这兔朝,果然强!” 至于那新出的名字,朱棣又是拧眉: "这三哥又是谁?怎么还配被兔朝称一声哥?" 他心中不禁为那兔朝暗暗着急:这兔朝,已经有一个丑丑了,又有一个老大哥了,又来一个三哥,兔朝,你要争气啊!这些国,都环伺在你身边,对你虎视眈眈呐! 【而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也在拼尽全力与蝗灾搏斗,朱棣也不例外,翻开他的太宗实录,随处都是赈济蝗灾的记录。 他不但赈灾,也预防。 大明会典记载,自永乐元年起,吏部就需要向各处下达指令,每年初春,派人巡视境内,看到初生之蝗,设法扑捕,务必赶尽杀绝。如果坐视,导致蝗灾蔓延的,罪之。 同时会追究到省级官员和巡视组成员的连带责任。每年9月、11月都需要定时下发文件提醒,此为永例。 如蝗灾爆发严重,他有时会派军队前往捕蝗。捕蝗结束后,会让御史前去复验。 宣德9年呢,朱瞻基还加派了锦衣卫、给事中、御史去捕蝗——友友们看电视剧里那些冷面锦衣卫酷哥男主,想到他们抓蝗虫的样子,会不会有点好笑。 弘治7年,参考宋神宗的《捕蝗诏令》中百姓捕蝗可换钱粮的规定,“命两畿捕蝗,民捕蝗一斗,给米倍之。”】 蹇义稍作纠正:“《汉书》平帝纪里,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西汉的时候,就有以蝗换钱了。北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