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公子谦谦> 离开琼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离开琼州(3 / 6)

啊?不是应该给妹妹写信吗?怎么直接向外甥求助?何况她跟外甥也不熟……

士兵:“我们可不一定能送到国公夫人手上,夫人可写给二公子转交。不过,二公子已经去往俞国交战前线,再转国公夫人怕是要耽搁不少时间。”

姨母:“那……世子要把我等安顿何处?”

营帐都拆了,他们住哪儿?虽然也嫌弃住营帐,但好歹比风餐露宿强。

士兵:“夫人安顿好之后与我们知会一声,以免二公子问起寻不到人。”

姨母生气,但不敢发作。若没有林晟这层关系,缪泠可能压根儿不搭理他们。乱世之中赠一顿饱饭送一封信,已经算是帮大忙。

姨母掏出纹银塞在士兵手里:“小兄弟,世子与二公子是何情谊?”

看俩人关系如何,她再决定可以在缪泠面前“得寸进尺”到什么程度。她若有本事安顿自己,怎么会士兵随便两句话就跟着过来?

姨母又塞一枚纹银,再问:“世子这是去哪儿?”

士兵把银子掂一掂,两枚纹银互撞乒乓响:“夫人,这是刺探军机。”

如何行军怎么会告诉外人?

士兵没把银子还给夫人,而是给了她身边的丫鬟,算是顾及些脸面,然后就去忙自己的。

原本是觉得自家小姐脾气古怪,不爱奉承二公子的长辈。但士兵们仍然保持恭敬,也是真心想帮他们解决困难。反正要跟常辛大哥保持联系,不差多带一封信。

现在是不想伺候了,这群人太不懂分寸,打探的事情不是私密就是机密。小姐与二公子的事情又没定,让外人看到哪些便是哪些,他们怎会多吐露半个字?

最重要的是,打探如此私隐,竟然只给一小块纹银?

当他们没见过钱哦!

最终还是有好心的士兵把姨母一家引到周非的村庄,然而特意当着姨母的面儿交代村长:“不必特别照顾,只给他们找个住处,领着认认路即可。但也别欺负了他们,就是欺负小猫小狗,小姐也是要生气的。”

村长点点头,立刻明白了,是个坏脾气的落难贵族。不得不照应,但也没必要受她的气。

姨母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但也不得不住下,总比漂泊在路上提心吊胆好一些。一路上他们住客栈遇黑店,一桶米饭一两银,进村庄被驱赶,人人闭门连碗水都讨不到喝。

村庄怕他们是被追杀的家眷,不敢收留。

姨母又拿出那两枚纹银赏给村长。

她很明确说赏,村长却回答:“夫人先租房一个月吧,这些定金够了。”

姨母气得头上冒烟,这些人怎么回事?不认识银子?

在姨母的认知里,这些下等人平常只揣几个铜板,一看到银子就该磕头谢恩的。

她知道琼州因为河运改道而暴富,但不知道富得这么快。何况村庄从缪泠这儿接到制作军装活计,农闲时亦有活干,全家老小齐上阵,收入更加客观。

至于缪泠的士兵,那更是富养出来的。陈颖改良薪酬计算方式,是为了让一切更合理,将来不出纰漏。不仅没克扣,反而各有涨幅。

是以,这两枚纹银从头到尾被嫌弃得要死。

清荷把姨母的后续状况报告缪泠,惹得小姐哈哈大笑:“就这么冷着她!自己啥也不是就想仗着与林晟的关系作威作福,做梦吧!便是林晟的亲老婆孩子,我不喜欢……唔……”

清荷慌忙捂着小姐的嘴:“可别把这事儿挂嘴上,二公子能想清楚便自己处理。若是想不清楚,小姐千万别动手,造孽呢!”

常有那强势的小姐,进门前是要求夫家把侍妾都打发走,腹中胎儿更不能留。生下来便是长子,将来总是个隐患。这样的夫妻大多走不到最后,留下嫌隙,修不好的。

缪泠有些悻悻然,她知道林晟定是想不清楚。她曾经说得那样明确,他却再也没有提起这茬。

琼州城已经被陀山接管,不费一兵一卒。天亮便贴出告示安抚百姓,沿路不断有官差向逃难的百姓宣讲,劝说大家回去。

“陛下神威,琼州已定!”

精简八字在四野飘荡,被风吹得歪歪扭扭,很软弱似的。

百姓的感受大约与缪泠相同,没怎么受鼓舞。三三两两散坐在路旁休整,左右互相商量着出路。

他们略微笨拙地分析天下大势:

“两个皇帝,难哟!他们要是选定琼州一决高下,往后还有的打。”

“是啊是啊,琼州已成是非之地,不如趁此离开。”

“去北面吧,我看着就是卢国公治下还算安稳。”

缪泠突然有点儿好奇,卢国公到底治得怎么样?从小到大没见过卢国公,更没去他治理的地方感受过,所有的好印象都来自道听途说。

大家都说卢国公好,可她深刻感觉到卢国公对林晟不公平。连自己儿子都保护不好,谈什么照拂一方百姓?

缪泠一行人衣装统一,弓枪盾齐全,精神饱满,看着就像正规军队,百姓纷纷“礼让”。

“无头苍蝇似的乱找不是办法。”缪泠跟陈颖打个招呼便下马往道路旁人堆里走去,问道,“可有人见过宵刺史,或知其下落?”

陈颖惊得差点儿从马背上掉落,踉踉跄跄地赶过去。

缪泠不以为然:“宵刺史有什么不能打听?即便守城不利,朝廷不也还没降罪么!”

不为这个啊!他们现在得避着陀山不是?

陈颖急得有口难言。

见人就问果然效率高,按照目击者言论拼凑,宵刺史应还在城中。陀山说他勾结离云寨,要当街处斩。宵刺史好歹号称有三千精兵,何况百姓毕竟对这位任职多年的父母官有感情,至少是不忍心看他横尸街头。

于是,百姓哄挤,精兵抢人,竟然真能趁乱脱身。

班恩哥的评价是正确的,陀山确实不是治国之才。宵刺史不是祸乱之根本,而且熟悉地方事务,有安抚民心的作用,何必急着斩杀于街头?

就算觉得宵刺史不好掌控,完全可以等风波过去再卸掉他的官职。反正如今琼州他说了算,手里还捏着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