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出身…… 博浪沙…… 沙…… 嬴政听完, 直接原地麻住。 空间里几个人都要笑疯了。 李元达不怀好意道:“这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纠缠了两生的缘分!” 李世民不怀好意道:“张良张子房是吧?博浪沙是吧?你要是唠这个, 那始皇可不困了啊!” 朱元璋不怀好意道:“博浪沙, 始皇为数不多有所了解的乡下地方!” “他乡遇故知——嘿,您猜怎么着?仇人!” 刘彻原地笑出了猪叫:“这都是谁搞出来的啊,张良祖籍博浪沙, 嘲讽效果我直接吹爆!” 嬴政:“……” 为什么别人都有独家特供,只有我遇上刺客? 好烦! 回宫之后, 他马上提笔就要将屏风上的“朱梦”二字抹掉。 张良张子房…… 还他妈是博浪沙出身…… 这都不算暗示, 简直就是明示了! 这个世界简直欺人太甚! 只是提笔到了屏风前,他却又顿住了。 今生之人,何必受困于前世? 要用一个人,又何必介怀于他的出身! 更遑论只是前世的出身与过节了! 今生张良并非他国权贵出身, 更无六世相韩的背景, 故而当然也就能心无旁骛的来到周国追寻仕途, 为上位者所用了。 既然如此, 正该为得一贤才而欣喜, 何必忧虑? 他深吸口气,重又将笔置于案上。 …… 嬴政离开了弘文馆,张良却没有急于离开,顾盼之后, 终于又回到了辩论场。 黄老出身的宿老梅石公正在讲《道德经》。 “……最好的统治者,就是百姓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却仍旧能够生活的很好。” “次一等的统治者,百姓亲近, 并且用褒美的言辞来称赞他。” “再次一等的统治者, 百姓畏惧他。” “比这还要差的统治者, 百姓鄙薄他。” “上位者如若诚信不足,百姓就不会信任他。” “最好的统治者,很少发号施令,谨慎发言,看起来十分的悠闲,等到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梅石公如此为之,与其说是辩论,不如说是讲学,围观旁听之人虽多,然而较之先前儒家与法家论战之时,却是相形见绌了。 在变法图强之说最为强盛的周国,会有多少人对黄老的无为而治感兴趣呢? 张良见状,难免有些黯然,侍立在侧听完了所有,最后待到梅石公讲学结束,终于迎上前去:“不肖弟子张子房拜见梅石公。” 梅石公不意在这里见到他,脸上显露出惊喜的样子来:“子房什么时候也到了周地?” 又抚须笑道:“早知你在此,该让你来讲的,也叫别家学派知道,黄老后继有人。” 张良毕竟年轻,搀扶着上了年纪的梅石公离开,又叹息道:“周国的土壤,是无法让黄老之学生存的,您千里奔波至此,只怕不能如愿了……” 梅石公听到此处,脸上的表情随之严肃起来:“子房,难道你觉得我所讲授的内容,都是无用的东西吗?” 张良忙正色道:“弟子岂敢有这样的想法?” 又说:“只是周帝崇尚法家,厉兵秣马,极力鼓动农耕,当前所求之物同黄老相悖,您想在周地宣扬黄老家的学说,就像是在沙漠寻求鲜鱼一样,恐怕只能无功而返了。” 梅石公的神色略微柔和几分,却问他道:“你觉得黄老之说对于治国,没有用处吗?” 张良摇头道:“怎么会?只是相较您所倡导的,并不适合此时的周国,也只有大战之后,百姓凋敝,民生困顿,黄老之学才真正会有适合的土壤。” 梅石公于是叹息着说:“我难道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吗?周国武库里的矛和弓箭像崤山里的树木一样多,周帝的进取之心像金石一样顽固。他们现在厉兵秣马,改革图强,不就是在为了统一天下做准备吗?大战结束之后,会有多少年迈之人失去他们的孩子,多少稚童失去他们的父亲?而天下之大,又会有多少土地荒废,多少流民沦为盗贼?” “我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以后,所以才更加要到周地来宣扬黄老之说啊!” “法家固然可以强国,但苛刻过甚,同样会招致亡国的祸患,如若周帝能够听到我的学说,将其记在心里,诸国乱战之后休养生息,与民休息,哪怕只是一丝一毫,也足矣安慰我了。” 张良肃然道:“弟子受教了。” 梅石公虽然上了年纪,但精神却很矍铄,就着先前那个话题,继续道:“我知道黄老之学与此时的周国国势不符,可是以后,总是会用到的。” 又看向自己身边这个年轻的后起之秀,语重心长道:“如果我不作声,不往周地来,任由儒家与法家坐大,一起独占鳌头,知道和修习黄老的人越来越少,百年之后,这样的道理,还会有谁明白呢?” 张良若有所思。 …… 年轻的张良在周国的六皇子身上看见了希望,而嬴政自己,又何尝没有所得? 一连数日往来于弘文馆,除去阅读典籍之外,嬴政也在观人。 每日勤耕不辍、早来晚归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游走其中,希望结交权贵,仕途如愿的,不一而足。 因为张良的提及,也因为那日的短暂一语,他甚至于多分了几分心思在英侯家的公子身上,此后与之有过几次交谈,惊觉那也是个极为出众的可造之材。 英侯家的公子有个颇有意思的名字,唤作严肃,但是依从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