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出一连串大明送钱的记录,也先简直就是一个捏住了人质就天天狮子大开口的土匪,而朱祁镇是最配合的人质。他甚至还曾主动替瓦剌多索要一些钱财。 【十月初四,朱祁镇被挟持至紫荆关。】 【朱祁钰在京中颁旨祭祀宣府、土木阵亡将士,收敛遗骸时,朱祁镇却在瓦剌军营悠哉游哉,明知投靠瓦剌的太监喜宁“颇知中国虚实”,要助瓦剌入 关, 得知消息的朱祁镇却说:“只凭着天理去”。】 【于是, 十月初五,“喜宁领前哨进紫荆关北口”,四天后,紫荆关被攻破,瓦剌大军遂长驱直入,一路杀向大明京师!】 正统年间门,大明百姓已是沸反盈天。 瓦剌可恨,背叛大明的天子更可恨! 水镜中揭露出的朱祁镇种种,不仅是不配为天子,简直已经不配为人了。 ——表面上是瓦剌俘虏,实则是明奸! “这朱祁镇所作所为,与喜宁何异?” 汉武帝刘彻再也忍不住嗤笑出声。 这些日子的盘点,他自认也算见多识广了。如隋炀帝、秦二世那样的暴君,宋太宗那样的庸主,乃至南宋的一堆昏君,都不曾让刘彻发出如此轻蔑的嘲笑。 任何人站在朱祁镇面前,都比他更高尚! 【瓦剌来袭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师,早有准备的于谦迅速做出应对,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等人率领二十二万兵马,分兵驻守九门,大军齐齐列阵于城外。】 【——他不止要守城,还要击退敌军!】 水镜之中,以身作则的于谦高声下令: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 “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过如此。自知绝无退路的将士士气高昂,拼死效力。】 【轰动青史的京师保卫战奏响了!】 轰鸣的炮火声响彻在京师的四面八方。 所有人静静注视着这场决定大明国运的战役,也注视着那个注定名垂千古的男人。 “于谦……” 无数人心中都默默记下了同一个名字。 【这一战,以大明的胜利而告终。】 【数次攻城不克,又得知勤王之师将至,担心后路被断的也先只能撤军而走。】 【战后,天子朱祁钰加封于谦为少保,他却以国家形势依旧危急而推辞不受。】 【京师的危机解除,于谦将目光放眼天下,派兵援助各州以防备瓦刺入侵。】 【朝堂上逐渐多出了议和的声音,于谦却坚持主战,而朱祁钰无条件信任于他。】 【很快,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接连传来。】 【从万全到大同,也先数次进攻都被当地守军所败,入侵大明的梦想彻底破碎。】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以及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全都松了一口气。 ——大明王朝,还有救! “这朱祁钰干的还不错嘛……”几人心中暗想,“尽管被朱祁镇败了一波家底,但有朱祁钰和于谦这对相互信任的君臣,低谷也只是一时的,大明还有机会复兴!” 几位大明天子看向于谦的眼神无比和蔼。 而不同平行时空的于谦,无论此时在京城还是在外地,瞬间门受到万众瞩目。 尤其是宣德年间门,包括明宣宗朱 瞻基在内,大明君臣都用惊叹的目光看向这位御史:“想不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于谦!” 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震撼者有之。 ——我们之中竟然出了一个“诸葛丞相”! 唯有于谦本人,激动的同时又忧愁不已:未来的大明竟然如此多灾多难?自己虽大放光彩,但天下百姓又是何辜! 从土木堡到京师,有多少人化作白骨? 咚—— 一声宏大的钟鸣突然响起。 那浩大的声音穿透了战场,响彻在每一个人心中,宛如清泉一般洗去所有杂念。 水镜中,战火纷飞的天下复归平静。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八月,也先乞和。】 【从大明天子被俘为虏,社稷江山摇摇欲坠,京师之地危在旦夕,到痛击敌军于城下,追击敌军于边关,不过短短一年而已。形势之逆转,来得如此之快。】 【于谦说到做到,践行了他的豪言。】 【事实证明,他并非空口大话的书生,而是胸怀韬略,腹有良谋的国之干臣。】 【走马上任的朱祁钰也没有辜负他的身份,他在危难之时担起了天子的使命。】 【青史之上,这对君臣功莫大焉!】 【朱祁钰或许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他身为天子,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坚持主战,放权于谦,最终令大明社稷转危为安,便已经是对大明江山最大的贡献。】 【试想若是换成赵构那种货色在位,纵使于谦于少保有力挽天倾之能,也无可发挥之地,说不定只能跟着窝囊的皇帝一路南迁,最后大明提前近二百年变成南明。】 【这是于谦之幸,也是大明之幸。】 【得其时,逢其主,如是而已。】 【而倘若没有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间门,以莫大的勇气和才华一举击退瓦剌,挽社稷于将倾,凭朱祁钰如何,都不足以成事!】 【这是朱祁珏之幸,也是大明之幸。】 【昔年“救时宰相”之言,名副其实也!】 水镜之中,现出这位于少保的模样。 天高地阔,一切化为虚幻。唯有于谦的身影如此顶天立地,撑起了大明江山。 在他身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