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忙着盘点从北方投奔而来的那些士兵的各种信息。 这些北方士兵的到来,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氐秦对北方的控制已经接近于零了。 不只是徐州来的,还有那些邺城以南的城镇,但凡可以找个门路跑出来的,大多都投奔过来了。 而那些原本据有城池的氐秦将领,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这些城池虽然没有被晋军占领,甚至是王谧连一个眼神也没有给他们,但是,他们却早就已经臣服于晋军的威势之下,老老实实的。 对于这些城池的将领来说,只要大晋朝廷挥一挥手,他们就会立刻改旗易帜。 半分犹豫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氐秦那边的守将都不太在意,这些乡民才可以畅通无阻的经过一大串的城池,直接奔赴京口。 于是,现在的京口,可算是能人遍地,到处都是武艺高强,嗷嗷叫的猛士。 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立刻就会发挥出强大的杀伤力! 杀的敌人,片甲不留! 可惜的是,最近真的没有什么大仗好打,看着这些嗷嗷待哺的新兵,刘大将军也是为难的很。 是不是该主动出击,给他们找点仗打? 可是,确实不行啊! 不是没有可以攻取的地方,实在是北府这边的准备还没有做好,兵器也好,粮草也好,都需要经过一个周期的补充,才能再上战场。 兵器不可能凭空冒出来,那都是需要打造的,包括制作火枪最不能缺少的钢铁,也需要不停的开采铁矿才能有后备充足。 再说粮草,世间万物都有要按照自己的物候来成长,粮食也是一样,揠苗助长不可取,老天爷也不可能一年产十季稻米。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好在,因为投奔而来的人数太多,北府的一干人等个个都忙得要命,一时之间也顾不上去边境找事。 至于一直从事文职工作的刘穆之呢,坦白说,当刘裕向他提起王谧交给他的任务的时候,他还是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王侍郎怎么会想起了他呢? 平时出征打仗都想不起他,一直让他在京口留守,清闲下来之后,居然想起给他布置新任务了。 虽然略有震惊,刘穆之的能力和忠心还是不容置疑的。 接下这个差事没有几天,他就把这个所谓的内鬼给揪出来了,甚至,都没费他多少心思。 顺顺利利的就把这个真凶给找到了,行动之迅速,让刘裕他们都叹为观止。 正是队主袁飞!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只是刘牢之不相信,就连刘裕他们也不能信服,怎么可能呢? 怎么会是他? 最为震惊的,当然还是刘牢之,他怎么也想不通,他对袁飞一向很好,就好像是自家兄弟一般。 但是,袁飞现在居然背叛了他! 竟然胳膊肘往外拐,帮助朝廷上的人坑害北府! 袁飞也是北府里成长起来的将领,虽然一直以来官职没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但那也是因为刘牢之信任他,总是希望他能够陪在身边,不离左右。 而且,即便是官位不高,但是,袁飞的待遇却一直都很好,小小的贪墨刘牢之根本就不会管。 他自己也不是个一板一眼的人嘛,对待自己最信任的,最忠诚的伙伴,自然也不会苛求。 在北府混的脑满肠肥的袁飞,过的可是比一般的队主要幸福的多了,甚至一些低级的将军都比不上他呢。 在北府,基本上是刘牢之有什么,袁飞就有什么,刘牢之可是从来都没有亏待过他。 结果呢? 结果就换来了袁飞的背叛,于是,当刘穆之拿着袁飞写给郗恢的书信来到刘牢之面前的时候,他还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他彻底崩溃了! 为什么叛徒是出在他的麾下? 别个王稚远也提拔了那么多的将领,一开始的资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可以看出,檀凭之等人也是没什么学问的粗人。 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把北府的消息传出去,没有一个人背叛北府,去和外人联合。 难道是刘牢之驭下不严? 还是刘牢之这边风水不好,带来的都是这种脑后有反骨的二五仔? 刘牢之咽不下这口气,当场就想宰了袁飞,这样他才能解气,这样他才能在北府的将士面前挽回颜面,挺直了腰杆。 但是,刘裕他们却把他拦住了,尤其是搜到书信的刘穆之,更是坚决不同意他这样做。 为什么要杀掉? 那不是自己杀人灭口吗? 以后若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想找个对证的都难了,没有活口。 所以,一定要留着。 况且,留着这个人,用处还大着呢! 听说了刘穆之主张要留下袁飞,王谧就是一阵欣慰,一个聪明人,他果然没有看错人。 而听到刘穆之此举的真实用意,王谧简直惊喜的要从床上跳起来。 这不是一个将计就计的好机会吗? 为什么袁飞会被刘穆之抓个正着? 一个自然是因为之前并没有什么人要调查北府里的奸细,没有人调查,自然也就没有人会发现袁飞的异常举动。 第二个呢,就要从袁飞和郗恢两个人身上找原因了。 随着王谧返回了建康,脱离了他控制的京口,被郗恢认为内部是很空虚的,有机可乘。 两边已经彻底闹僵了,都在等一个时机就可以真的拉开架势对决,而在这要打,却还没有打的微妙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