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郗恢这边也希望能够多多的收集京口这边的消息,用来防备王谧,有了这种需求,他对袁飞催的也就越来越紧。 都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以前大约一个月才会通信一次,可现在,十天左右,甚至是七八天,袁飞就会收到郗恢的书信,各种打探。 次数太频繁,就算是袁飞再小心,也难以避免的要露出破绽,正好遇上了刘穆之这么一个机灵人,他就更没有机会了,必然被当场擒获。 袁飞本就是北府的人,在几位将军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迫之下,甚至都不需要用刑,更不用动手,他就自己全都招了。 只要众位将军能饶他不死,别说是那些本来就该交代的,就是那些根本没有人顾及的消息,能说的,他也都会说的。 于是,郗恢那边对京口消息的迫切期待,也被北府诸将知悉了,既然他们很心急,那就放些消息给他们,不是更好吗? 袁飞正是一个放消息的好人选。 干脆就利用这一次的机会,多多放些消息给郗恢,通过郗恢再把这些消息传给王恭。 这不是很好吗? 他们不就是想探听北府的情况吗,现在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把消息拿走。 甚至,北府还可以把这些消息送给他们,主动的。 像他们这么好的人,还到哪里去找? 更何况,这些消息可不全都是假的,最起码也是真假参半,真假混搭的,甚至绝大多数能写到书信里的消息,还都是真的。 只有在绝大多数的真消息当中,掺杂部分假消息,看起来才更加可信。如果每一件都是假的,那还有什么意思? 郗恢他们也不是傻瓜,很容易被看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