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就是王树的弟弟,王松。
王松看着性格比他哥腼腆,白净的脸上带着书卷气,见着苏丽珍一家还有些紧张。
不过这孩子跟他哥一样,做事聪明又细心。
他把这次去“朱记”吃饭花的每一笔钱都工工整整记在一张纸上,连同找回的钱一起交给了苏丽珍。
知道苏家人最关心的是“朱记”的火锅味道,在吃饭前就悄悄先用饭盒盛了一些汤底,带了出来。
两个饭盒,一个是“朱记”的清汤滋补锅底,一个是正宗川渝麻辣锅底。
不过现在已经凉了,被李翠英亲自拿到后厨加热去了。
苏丽珍就先看那张花销单。
单子一打开,旁边的苏卫华就忍不住赞了一句:“这字写的真漂亮!这孩子学习一定很好!”
王松有些不好意思。
做哥哥的王树连忙满脸笑容道:“是啊,叔!我弟他比我强多了,他成绩一直很好,回回都是班级第一!”语气中难掩骄傲。
看得出,这兄弟俩感情很好。
苏卫华又夸奖了几句后,众人的注意力才又回到那张单子上。
这么一看,“朱记”卖的东西还真跟他们家差不多。
而且每一种的价格比照他们都要低一些,连一份普普通通的素菜都要便宜两分钱。
说那家人不是故意的,都没人相信。
苏家人在研究那份单子时,一旁的王松还不忘做出一些补充,详细说起“朱记”店里的情况。
“朱记”各方面跟之前曹金凤说的差不多,店里目前是姓朱的老板夫妻俩加上一个男服务员一起做事。
后厨因为是从前理发店洗头的地方改的,墙上也没开窗户,外人看不见里边,所以王松也不知道具体有几个人。
但是估计那么小的地方,顶多也就两个人。
除了这些,苏丽珍还有一点想知道。
她从自家后厨拿出了一个洗刷干净的鸳鸯锅给王松看,“小松,他们家鸳鸯锅什么样?跟我们家的一样吗?”
当初,他们把鸳鸯锅的设计图交给锅具厂于厂长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对方保密。
所以,对于市面上可能出现跟他们家一样的鸳鸯锅这事,她一点儿不稀奇。
谁知,王松看了看那锅底特制的、专门用来分隔汤底的两块铜片,却摇了摇头。
“不一样。他们家的鸳鸯锅并不是这样,能一口锅分装两种锅底,而是卖的鸳鸯锅套餐。”
“就是客人点一份套餐,直接上来两口铜锅:一口清汤,一口麻辣。”
苏丽珍全家:“……”
该说这个朱老板脑子挺活吗?这种办法都能让他想出来。
苏丽珍不由腹诽,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火锅叫“九宫格”,以他们家的尿性,该不会一张桌上来九口锅吧?
这边王松继续说道:“还有,他们家是五块钱就可以办一张会员卡。办了会员的人进店吃饭,全部菜品一律八折。”
苏丽珍听了,蹙了蹙眉。
新店开业当天,推出力度大的优惠措施是为了宣传店面,提高知名度,这点她能理解。
可是会员制度做为一种营销手段,同时也是维护和稳定客户资源的一项经营方式,最忌讳的就是朝令夕改、不稳定。
也就是说,好多措施一旦定下,轻易就不能改变了。
所以开始压低的价格,没有特殊原因,后期就不好往上调了。
而“朱记”本身的菜品价格定价已经很低了,针对会员的价格又一再降低,甚至这个优惠的价格还涵盖了店内所有菜品,那他们的利润还能剩多少?
长此以往,等前期会员办卡的红利吃完,目前的营收还能支撑住开销吗?
如果是规模比较大的店面,做快餐生意,靠量取胜也不是不可以。
可“朱记”的规模明显达不到,而且还是做火锅这种慢功夫的菜品,注定了这条路走不通。
其他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苏卫华就问王松:“孩子,你知不知道他们酒水怎么卖?”
王松愣了下。
他是带着爷爷奶奶一起去吃饭的,一家老的老、少的少,根本没想到喝酒的事。
他不禁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对不起,叔叔,我没留意……”
苏卫华忙道:“没事,孩子,这不是啥要紧事,叔就是随口问一下。”
苏丽珍想起不光是酒水,曹金凤之前就说过“朱记”也设了熟食柜台。
这个问题王松知道。
“朱记”今天并没有正式售卖熟食,只是每桌赠了一小份。
不过等王松他们去吃饭的时候,熟食已经赠完了,所以他们也没尝到。
大家想着,也许他们的盈利点就是放在熟食和酒水上。
至于其他的价格干啥压得这么低,不用问,自然是为了挤兑他们这个对手,抢生意罢了。
毕竟这天底下,没有人做生意不是奔着挣钱去的。
“朱记”现在能下这么大的本钱,只能说他们图谋的更多而已。
说话间,李翠英已经把两个饭盒的汤底热好了,又拿了一把勺子,叫大家都尝一尝。
苏丽珍接过勺子,先是观察了一番。
其中这个白汤锅底,对方宣称用的是跟他们家一样的滋补骨汤。
但是从那一眼能看到底儿的清汤来看,这跟他家用好几种大骨头、小火慢熬几小时的奶白色汤底,截然不同。
至于红汤的麻辣锅底,也完全没有他家那种红润油亮的感觉,更没有正宗川渝麻辣火锅那种动辄扑鼻的麻辣鲜香味儿。
苏丽珍用勺子舀了一点尝了尝,连她这个不算专业厨师的人都能尝出这汤底根本没用牛油炒过,就是一锅加了辣椒和香料煮出来的辣汤。
从字面上看,非要说是麻辣火锅也可以,但是跟川渝麻辣火锅就基本没什么关系了。
抛开是否正宗、以及名副其实的问题,“朱记”的火锅口味只能算是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