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万明军,倘若组织不乱、按照既定计划,究竟能不能够成功突围,谁也无法给出正确答桉。 毕竟真实的现实中没有发生。 也许可能突围成功,大明保留一丝元气; 也有可能会一个都跑不出来,真正的全军覆没,导致大明连山海关也守不住。 毕竟按照明军突围之前的那场战斗来看,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即便是在明军全部兵马出动,完整摆开架势,正面决战的情况下依旧被打的损失惨重、大败亏输。 从这个角度来讲,明军又怎么可能按部就班地完成突围呢? 假如是后一种结果,那么历史很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 山海关一丢,京师再无屏障。也许大明君臣就会迫于现实压力,选择迁都江南。 当然了,这种结果绝对不是夏国想要看到的。 夏国最希望的就是,大明始终留在京师、亡在京师。 至于江南,还是更好的保存下来,等着夏国妥善接收为妙。 只要江南不经历太多的战火,元气得以保存,那么就可以帮助整个天下更快的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 以上这些,都是设想,并非现实。 现实就是,明军彻底散了。 在王朴和吴三桂抢先逃跑之后,其他的将领什么也顾不得了,各自寻找出路。 他俩之后,马科、唐通、白广恩、李辅明紧随其后。 面对着彻底放羊的明军,清军在黑夜当中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固守阵地,对冲到近前的明军进行杀伤。 至于旷野中胡乱奔跑的明军,清军也不敢随意追击。 万一令本方的阵势也乱了,说不定会损失惨重。 尽管清军的包围圈早已建立,但不得不说,明军的将领们显然都藏了神通。 最先逃跑的王朴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取的情报,反正就是一路勐冲勐打,竟然跳出了清军的包围圈。 吴三桂也足够狡诈,就偷偷的跟在他后面。 他是打算利用王朴当开路先锋和替死鬼,待王朴吸引了足够的清军之后,他再找机会突围。 可让他惊讶的是,王朴竟然跑出去了。 既然王朴的路线可以突围,吴三桂也不客气,从同样的地方也跑了出来。 眼瞅着清军在眼前消失了,天地为之一阔、呼吸为之一畅,王朴和吴三桂也顾不得互相指责,纷纷闷头逃亡。 两人一路逃进了杏山城,这才稍微安顿下来。 回头一清点,兵马损失足足超过了一半。 如今的明军几乎都是各路将领自发招募组建的,不管伤亡多少,都是将领们自己的损失。 这让王朴和吴三桂欲哭无泪。 好在他俩是逃了出来,得以保全性命,随即又欢天喜地起来。 乱局之下,被坑的最惨的就是洪承畴、丘民仰、张若麒等中军文武。 大军行动,中军最为重要,也必须防护严密。可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中军素来行动速度最慢。 待洪承畴等人得知其他将领都已经跑路了,他们才匆匆准备、匆匆出发。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两个时辰过去,清军已然反应了过来。 黄台吉尤其下了严令,必须要抓住洪承畴。 清军将最大的力量都压在了明军中军这里,洪承畴迎头撞上了清军的最强战力。 他的前军刚一接战就被冲得稀里哗啦,如同潮水一般退了回来。 乱军之中,洪承畴甚至站立不稳,几乎被推挤的摔倒。 亲兵们一看不是办法,赶忙护送着他一路撤退。 野外的大营已经不足以防御,洪承畴只好撤退,进入了松山城。 他刚入城不久,丘民仰、王廷臣、曹变蛟、祖大乐等人也被赶了回来。 众人团团而坐,惊慌难安。 耳听着城外喊杀声甚嚣尘上,其中多数都是明军临死之前的哀嚎声,不禁全都心生绝望。 夜里的战斗完全不成章法,也是明军突围的唯一机会。 待到了天亮,还没有跑出包围圈的明军彻底迎来了末日。 马科、唐通、白广恩、李辅明四人本来也是逃往杏山城的。可是他们道路不熟,竟然跑到了海边。 待到天明,发现身处海边,四人全都慌了,赶紧沿海南下。 可这个时候清军已经围了上来,从四面八方向着明军凶勐冲击。 此时的明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完全没有应战的勇气。看到清军冲来,转头就跑。 数万明军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哪边有清军追上来,就往相反的方向跑。待到另一边的清军杀上来,他们又赶紧转头回来。 跑来跑去,包围圈越来越小。数万人拥挤在一起,好像受到了什么可怕的力量推搡。 最前面的人眼瞅着大海越来越近,只能拼命哀嚎,渴求后面的人不要再退了。 但是所有人都已经失去了理智,又看不到前方的情况。不想死在清军手中,就只好拼命后退。 大海前面,上演了一幕可怕的人间惨剧。 数万人一步一步的被挤入大海,开始还能挣扎几下,然后就被海浪冲刷的无影无踪。 海水当中,只看到各种衣服、旗帜、兵器起起伏伏。 这么多的明军,宁肯投奔大海,被淹死、被屠杀,都不敢回头跟清军拼命。 人类陷入绝望之时的行为举止,何其愚蠢。 “呵呵,世子,以你观之,我大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