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渡河颂> 故人入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故人入梦(1 / 3)

宋康王四十九年,一只狐狸,毛色雪白,双翼微翕,缓慢独行于睢水之滨。

清晨从东山斜过来的日光,竹竿一样戳打着逃荒人干涸的后背。每一块龟裂的土地,都像是烧红后摔碎的瓦片,张着嘴向天讨水。

中原大地,饥民实多。苛政与天谴,使得百姓不得不向南奔逃。

饿,酸水从胃里泛上来,泡得牙酸。宋玉努力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山谷里的一席绿草地上,身前有一眼泉,天外是清晨燥热的阳光。他的喉咙是湿润的,肚里的声响却比泉眼咕咚还要剧烈。

他似乎不该出现在这里,他身上应该背负着更多的记忆才是。可他现在唯一能记住的,是从这里带水回到逃荒的队伍里,去救他快要饥渴而死的同伴。

他挣扎着爬起来,薅了一大把野草胡乱塞进肚子里,又捉住一条蜈蚣,填进喉咙,眼睛终于能得清楚些了。

他趴到泉边,灌了一肚子水,才拿起随身带的瓦罐,装得满满的,沿着来时的路,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细沙走回去。细沙仍是滚烫,磨烂的脚踩在上面,像是走在太阳上。

他的父母在宋国内乱开始之时已经死去,因而并没有受逃荒的苦。一路下来,他和村里一个叫“乙”的女孩子结伴,翻山越岭,终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乙的家境不错,父亲是石匠,能认几个字。最初在村里的时候,两人并不熟悉。乙不知哪天就和他一样,成了孤儿,两人凑在一起,要过一段时间的饭,直到逃难开始。

“父亲被召到陶邑给大王雕什么东西,后来母亲也跟着去了,谁知走着去,躺着回来的。”乙曾经简单地跟他交代。

逃荒大队走过,如同蝗虫过境,树皮草根,虫豸飞鸟,他看到饿得只剩亮亮的眼睛的饥民,夜里一把把往嘴里塞土。这些还不够,几天前,队伍里已经开始抢食新鲜的饿殍。

乙的皮肤逐渐变得透明,眼睛也越来越亮,越来越圆。

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宋玉俯身捡起来,是一颗被打磨过的尖锐石头。鬼使神差地,他把石头揣在怀里,继续前行。

“听大人们说,再过半月就能到楚国了。”昨天夜里,乙靠着一棵枯死的老树,握着一只小树杈,有气无力地在地上划:“楚国是不是不饿肚子?到了楚国,我要吃很多粥。”

“那是当然。你快睡,想多了会饿。”宋玉看她没什么力气,催促她尽快休息。

两人饿得眼睛发绿,头脑却很清明。胆汁色的月光下,依偎无眠。

“我想喝水。”乙舔了舔干涸的嘴唇,对他说:“宛(音:同渊,於阮切),我的好哥哥,你给我一口尿喝,我不想死。”

“我没了。”宋玉摇摇头。奇怪,他不是叫玉吗?乙怎么会称呼他为“宛”?

“我快要干死了。”乙蹲下来,努力地挤压膀胱,土地上仍然只有月光的影子:“你看……什么也没有。”

“我和你一起去找水。”乙摇摇晃晃站起来,两条腿比芦苇杆还要细,她的衣裙破成了碎布,在□□摇曳。

宋玉摇摇头:“你不能再走了。”

“有没有人说你长得很好看?”乙听了他的话,又坐回去,用指甲抠地上的土。

“没有。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宋玉回答道。

他将她托付给同村还可以信赖的乡亲,六七岁的小孩,和几个人大人一起,出发找水。由于分头行走,人们相继失散,他终于找到一处泉眼。

他抱着瓦罐,小心翼翼地不让一滴水洒出来。路上,他渴了,就舔一下瓦罐的边儿,沾点水汽。

在山沟里醒来的时候是清晨,等回到大队休息的地方,已经是正午。远看炊烟袅袅,肉香四溢——看来其余人也找到了泉眼。

宋玉揉了揉眼睛,双腿不听使地被肉香牵着,走到告别乙的那棵树下。树下支起来一口陶镬,四五个半大的少年,一人抱着大腿啃,一人拿着手臂咬,其余几人正蹲在一个掏空的躯干旁,捧着心肝大快朵颐。

乙的头在锅里翻滚,眼睛没有闭上,可惜煮熟的眼睛,不再是亮晶晶的了。

他喉头动了一下,眼泪沿着脏兮兮的脸,行经泥灰,流到唇边。宋玉喝饱了水,抄起怀里的石刀,不偏不倚地插进了某个人的心脏。

热腾腾的血液涌流出来。

他茫然地一刀一刀捅那个肉块,在众人抢食之中,分得一口小腿上的肉。

新鲜,味美的肉,热腾腾的,汤水淋漓。他一口咬了下去。

—————————————————————

“玉儿,做噩梦了吗?”目光温和,形容清瘦的中年男人坐在他床前,手里端着一碗热汤。楚国皎洁的月光洒在男人身上。这人摸摸他满是虚汗的额头,关切地说:“烧倒是退了……有没有感觉好些?喝些水吧。”

原来刚才是梦啊……宋玉下意识地躲避男人的关怀,拼命往回缩,结果不小心撞到了床头的软枕。

他模糊地记起来,自己似乎是因为起早贪黑认字得了热病,一躺就是好几天。而面前坐着的,正是他屡次三番的救命恩人,三闾大夫屈原。

他愣愣地看着屈原,直到屈原抖抖袖子,给他看自己手臂上两排深红的牙印,微笑着对他说:“是不是梦到饭不够吃?多亏我穿得厚,不然要被你这小狐狸咬穿了……咳咳!”

小狐狸?是不把他当人看吗?算了,本来他们这些穷人活得,也还不如贵族豢养的宠物狐狸。

“先生……怎么样?”他虚情假意地关怀道。

屈原摆摆手,眼睛边缘有细密的红血丝:“人到了年纪,秋风一起,就不太痛快。你先喝汤。”

听说屈原是前朝的左徒大夫,掌楚国宪政,如今不得新王宠信,便只负责屈、景、昭三姓贵族文教之事。这些年受他春风化雨的贵族子弟不少,因此“先生”的名号也在郢都传开了。

他不太相信屈原这样尽善尽美的人真的活在世界上。屈原至清至察,待平民极宽和,待权贵极严厉,待朋友极信任……甚善而近伪。屈原收养了许多孤儿,教养一番后又给他们找事做,宋玉也是其中的一人。

贵族怎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