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无法隐藏的秘密> 第三章 改变命运的机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改变命运的机会(4 / 6)

点不耐烦了,问道:“奶奶,我爸呢?我妈呢?他们在哪里?”

奶奶伸手朝门外的格格岭方向指了指。

小黑觉得肚子里早已饥肠辘辘,怪难受的。他鼓起劲,蹦蹦跳跳地跑到瓜地里,找到了妈妈,扑在妈妈的怀抱里就“呜呜”地哭了。

“孩子,你没事吧?”小黑妈妈杜鹃惊喜地望着从死神那里逃过一劫的儿子,相信自己的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爷爷不在了,我觉得好悲伤。”小黑直掉眼泪。

“活着就好!”小黑爸爸田长征也走过来安慰孩子。“傻小子,你已经昏睡了两天三夜了,现在居然挺过来了,而且还没有变痴变傻,好样的!真是酒醉聪明人,醉不死的酒神!不过,今天是星期六了,后天你又该要上学了。”

“妈妈,我好饿!”小黑止住了啼哭,想弄点儿吃的。

小黑妈妈杜鹃从地边拿起装着花生米的箪子递过来。小黑伸手抓了几粒就往嘴里塞。

“那是用来作种的花生,我们自家就这么一块自留地,全指望它来增加点收入。”小黑爸爸田长征着急地阻拦儿子,怕他狼吞虎咽地把这唯一的种子都给吃掉。“别吃了,回去啃红薯吧!”

小黑觉得爸爸不够心疼自己,但却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小黑妈妈亲手抓了一把花生米,放在他的手心里,说:“没关系的,不要紧的,你先吃点东西,免得小肚子饿出胃病来。”

村里的广播接通了。

喇叭里不断地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国家恢复高考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有本事读过高中的35岁以下的青年人可以去考大学,捧铁饭碗吃公粮当干部了!”

“本大队小学因一名女教师马上快要生孩子了,大队党支部决定从初中文化以上的中青年人当中选拔一名代课教师,有意向的可以到支部书记罗书记那里去报名参加考试。”

小黑爸爸田长征从广播里感受到政策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原先是当官的说了算,大队书记都可以有权推荐年轻人出去上大学或直接参加革命工作当公社干部。现在终于又开始讲究公平考试竞争了。

可遗憾的是田长征当年只念了个初中毕业就因家境贫寒停了学。老爷子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到外面到远方去,只要能在社会上平安地生活混口饭吃娶个亲生几个崽传宗接代就心满意足谢天谢地了!哪还谈什么远大理想和抱负?

田长征骨子里并不想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村子里,辛辛苦苦地当一辈子耕田种地的农民,他也想捧铁饭碗吃公粮,到老了也像他五叔那样优哉游哉地安享清福。眼下他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之光。尽管只是当临时代课老师,但那毕竟也算是老师呀!孩子们乡亲们会见了总得叫一声“田老师”,那要光荣许多,比纯粹的“泥腿子”好像要高一截,脸上有光采一些。老师头顶的光环在吸引着他。他总觉得人家称呼他“田老师”比直呼其名要荣耀得多。当老师可以赢得一种无法言说的尊严,极大地满足个人与家人的虚荣心。他甚至想只要有机会说不定哪天真能“转正”——转为正式的公办教师,那该是多么幸福美妙如意的事情啊!

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田长征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杜鹃通了一下气。杜鹃立马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当头击了一棒。

“你去代什么课呀?人家想要你就拿起你当尿箪使,想辞退了就随手一扔。一个月才五块钱,怎么养活这个家?借下的外债还怎么还?旁边的厢房不重新修建好,儿子大了还怎么睡?不可能总是三个儿子挤在一张床上睡吧!得了,我看你还不如去收破烂捡垃圾强。”

“古话是说:‘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我只是想去试试,看我的文化水平在整个大队里算不算得上一个头号种子。”田长征心里刚燃起的一团希望之火眼看就要被扑灭了。他觉得好无奈。因为妻子没多少文化,整个人跟机器人似的,就知道不停地干活。孤儿出生的她只进过一年学堂,斗大的汉字认识不到一箩筐,试想同一个文盲来谈未来的打算,难免有些难以沟通。

“头号种子又怎么啦?又不是正式的国家干部,吃不上国家粮就别扯淡了,不如‘面朝黄土背朝天’,多挣些工分强,实在!”

田长征无法说服妻子,只好暗地里背着妻子,到大队支部书记罗书记那儿去报了一个名。他看见支部书记家门口晒着一箩筐鸭毛,觉得好生奇怪。后来,一打听才明白,原来他先后养了几百只鸭子,陆续地杀了做成花生仔姜炒血鸭——那是当时公社干部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凭着盛情款待好干部,懂得感恩,他稳稳当当地当了十几年农村干部,还把自己的大儿子给保送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如今在城市里当县处级干部了。

当田长征返回家中时,发现家里的东西少了许多,蒸酒用的大灶锅和碗柜都不见了,连水桶也少了一只。他忙问自己的母亲李芙蓉是怎么一回事。

母亲装聋卖傻地不敢吱声,只是头朝另一侧,努了努嘴。

田长征明白了,是弟弟田红军与兄弟嫂黄鹂闹着分家产拿走了。凡属在父亲那一代购置的一切东西,他们都不分青红皂白地要瓜分一半。

田长征只好请大队的队长和民兵营长来主持公道,把该分该拿的遗产全都搞清楚,写下字据,免得日后再生事端。谁要再惹是非再起风波,也好自有公论。

听到报考大学的喜讯,田土星的长子田爱国兴奋得几夜没睡好觉。尽管他已到而立之年,娶了一个下放女知识青年做妻子,而且生下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但他觉得自己的心依然是那么年轻那么充满活力,仿佛自己还依然是十八岁,坐在县城高中的教室里,正准备迎接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等待祖国的挑选。可惜他当年生不逢时,刚刚高中毕业,却没有机会报考大学。那时讲究“又红又专”,流行推荐保送上工农兵大学,他的同学罗盘就保送上了大学。可是他田爱国空有才华抱负,只能窝在乡村里,成了不被别人看好的“丑小鸭”。青春岁月就这么蹉跎了十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