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子不必多礼。来人,赐座!” 庆忌虚扶了一下,然后吩咐内侍将一张蒲团放到申包胥边上,请他入座。 “谢大王!” 申包胥欠着半个身子,缓缓的落座。 “申子,贵国君上,一向可好?” “回禀大王,托大王的洪福,楚公身体安康,无有小恙。” “如此甚好。” 庆忌与申包胥寒暄了一下,然后就进入正题。 申包胥从一侧的副使手中,接过一道竹简,然后让内侍代为转达,呈给陛台上的庆忌阅览。 “大王,我楚国此番朝贡,有三千金,美女十名,鹿皮、狐皮、虎皮等兽皮共计一百张,布一千匹,帛三百匹,上等玉璧一对……” 庆忌看着手中的礼单,颇感诧异。 楚国用这么多的厚礼,作为朝贡之物,着实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吴国的附庸国有徐国、蔡国、钟吾国等,包括楚国在内,吴国的附庸国有十一个。 但是,哪里会有这般厚礼? 毕竟是朝贡,附庸国对于宗主国的朝贡,意思一下就好。 庆忌也没必要贪图这些蝇头小利。 在附庸国朝贡的问题上,庆忌一向是十分宽容的。 按照不同国家的心意,上交朝贡之物即可。 楚国的疆域面积固然还很大,不算贫瘠。 不过在上一次的吴楚大战之后,楚国等同于亡国,连都城郢都被吴军占领。 至于楚王宫的各种珍奇异宝,凡是值钱的东西,在吴军撤离郢都的时候,都被全部搬空…… 所以说,此时的楚国,可谓是一穷二白的。 现在楚人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的东西,不说是搬空了国库,却也相差无几。 “楚公有心了。” 庆忌微微颔首道。 说真的,楚国现在这样侍奉吴国,百般讨好,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小弟,庆忌是真的找不到借口去攻打楚国。 师出,要有名! 申包胥又朝着庆忌躬身作揖道:“大王,此外,我楚国还打算将自己的传国之宝,献给大王!” “楚国的传国之宝?” 庆忌来了兴致。 “正是!” “申子口中的国宝,莫非是传说中的‘和氏璧’?” 这是庆忌所能猜到的。 闻言,申包胥一脸恭维的神色,朗声道:“大王圣明!” “我楚国的传国之宝,和氏璧就在此处!” 申包胥随即从副使者的手中,拿过一个包袱,然后打开包袱,取出里边的一块玉璧,双手捧起来,给吴国的君臣一睹为快。 只见这玉璧为宝石性质的拉长石,具有碧绿和洁白的闪光,转动一定方向,方能出现。 这也是和氏璧区别于“洁白无瑕”的和田玉之处。 和氏璧,是一块未经凋琢的璞玉,价值连城。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 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 “嘶!” “当真是和氏之璧?” “美玉,稀世之宝也!” “据闻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 “没想到今日能见到这和氏璧,真是荣幸之至。” 群臣看着申包胥手中捧着的和氏璧,不禁两眼放光,很是感慨。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 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不过,作为穿越者的庆忌,更是知道这和氏璧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关于和氏璧的来历。 传说,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 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 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道: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这就是和氏璧的来历。 而和氏璧最有名的历史故事,莫过于“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 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十五座城相交换。 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 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秦王嬴政在一统天下后,将和氏璧凋琢成传国玉玺,代代相传。 所以,那一方玉玺,也成了象征皇权与地位的东西。 对于和氏璧这样的稀世之宝,庆忌心中难免起了垂涎之心。 早在吴军进入郢都的时候,庆忌就曾让人打探过和氏璧的去向。 不过,据说和氏璧一直不知所踪,可能被熊轸带着,庆忌也就不了了之。 没想到,现在楚人竟然能将和氏璧献给吴国! 申包胥正色道:“大王,此和氏璧乃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