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盈的这一番话,说得庆忌有些尴尬。 按照同姓不婚的传统,庆忌的确不应该娶几个姬姓女子的。 不过,虽说同为姬姓,但庆忌与那几个姬姓嫔妃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淡薄,出了“五服”,如何娶不得? 比起那种表哥娶表妹的,庆忌这算是正常结he了。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大吴也传承了下来。 如庆忌,一般称之为“吴庆忌”,叫他“姬庆忌”的话,并不礼貌,属实是侮辱人的。 姓有着“别婚姻”的重要作用,像是春秋时期的杞国夫人“杞伯姬”。 “杞”代表她嫁到杞国或嫁给杞氏男子,“伯”代表她在自己的姐妹中排行老大,“姬”则代表她的娘家是姬姓…… 这时,户部尚书曾参也跟着出列,向庆忌进言道:“陛下,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姓是姓,氏是氏,绝不能混为一谈!” 曾参所言,不无道理。 姓起源较早,几乎稳定不变;而氏是后起,会随各种原因而变更。 氏的变化,往往反映贵族男子身份地位的变化,像是春秋中期的晋国大夫士会,他又称士季、随会、范会、随武子、范武子等。 代表祖先官职的“士”和他的封邑名称“随”、“范”,都是他的氏…… 未免太过复杂了。 其实,作为穿越者的庆忌知晓,姓、氏合二为一乃是大势所趋,不必他推动的。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仍,宗法制度就已经渐渐崩溃。 历史上,到了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已经变得十分混乱,“氏”大多转变为“姓”,平民的地位逐渐上升,也有了姓,“百姓”开始成为民众的通称。 秦王朝完成统一,将沿袭数千年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原有的宗法制度、姓氏制度彻底失掉社会基础。 明贵贱的“氏”、别婚姻的“姓”本质上不再有区别,都成为表示宗族、血缘的符号。 到了西汉的时候,姓、氏更是完全融为一体。 从此,华夏姓氏才开始了世代稳定的传承。 现在大吴本土实行的也是郡县制,不过帝国有不少的藩王国,如辽王吴章,也可以被称之为“辽章”,宁王吴鸿,也可以被称之为“宁鸿”。 像是那些被庆忌赐了食邑的功臣,他们已经分不出去“氏”了,所以“氏”的崩塌是用不了多久的事情。 不过,到现在为止,“氏”还是贵族的符号,他们岂能让其跟姓合二为一? “陛下。” 羊盈想了一下,又跟庆忌说道:“姓氏合二为一,这是迟早的事情。” “只是,臣女认为,不论是贵族也好,平民也罢,都是陛下的子民,大吴的子民,陛下你应该一视同仁!” “自上古以来,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平民连一个姓氏都没有,只有名,这合适吗?不合适。” “尤其是在我大吴实行义务教育之后,大量的平民子弟入读,夫姓名,从何说起?” “所以,民女请陛下给天下万民一个恩典,让平民也能拥有自己的姓氏。” “……” 说到底,羊盈还是想让庆忌改变一下姓氏的制度。 从古到今的等级制度严格,姓与氏都是贵族才有权使用的称号。 没有名字的平民,人们统一以其职业称呼,如庖丁、匠石、医和、优孟…… “准奏。” 庆忌最终还是同意了羊盈的这一主张。 “曾参、李克。” “臣在!” “你二人负责编纂一部《百家姓》,罗列出我大吴的‘一百大姓’,以姓人多者录入,让还没有姓氏的平民,则一选取,作为自己的姓氏。” 庆忌顿了一下,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事情,又道:“另外,规定吴姓为第一大姓,姬姓为第二大姓,其余者你们看着办,成书之后,第一时间交给朕审阅。” “诺!” 曾参和李克答应了下来。 现在这天底下,姓姬的人是最多的,就连庆忌都是姬姓,可想而知姬姓之人有多少了。 不过,庆忌为了增加吴室的影响力,一定要让吴姓成为百家姓当中的第一大姓。 而吴姓乃是国姓,平民们在选取姓氏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的。 这样一来,吴姓就会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 …… 翌日,庆忌就在太子恒、吴基、伍明、孙敌、鲁班等一众文臣武将的陪同下,来到了秦淮河大营视察。 检阅三军! 这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大吴的新式武器—— 火铳和火炮! 在庆忌的推动下,大吴冶炼钢铁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水平。 而庆忌前世是军校生毕业,虽不懂得制造武器,但是关于一些枪炮的制造图纸,还是略有所知的。 有了较为成熟的炼钢技术,庆忌在多年前就已经让鲁班等工匠开始研制火铳与火炮,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两年前,大吴就诞生了第一支火铳,第一门火炮。 “预备!” 随着为首的一名都尉一声令下,站在火炮边上的炮手立马行动起来,填入火药,助燃物,再把炮弹装填进了炮口,最后才是瞄准了对面的标靶,点燃引线。 “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