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迁脸色一变再变,坐在那里讷讷不言。 他儿子彻底忍不住了,站出身来大喊道:“我父亲这么做是有苦衷的!” “闭嘴!” 李高迁被儿子的话惊醒,赶忙阻止儿子继续说下去。 可他儿子已经开口了,又怎么可能继续装聋作哑,他儿子继续喊道:“我父亲是在入长安城之前,听到了圣人对秦王殿下的许诺,然后才在马邑的战事中犯错,急流勇退的!” 李高迁彻底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对着儿子大声的喝斥,“你给我闭嘴!” 但他儿子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他即便是出声阻止,李元吉也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了。 李孝恭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愣愣的追问,“什么许诺?!” 李高迁的儿子还要说话,却被李高迁狠狠的甩了一个巴掌。 李孝恭见此还憨憨的问,“你为什么要打他,为什么不让他说下去,我很想知道你有什么样的苦衷!” 李孝恭觉得李高迁这是在故弄玄虚,故意用这种方式来洗刷他的胆怯和无能,所以一个劲的在追着刨根问底。 李高迁只是神情复杂的感叹着,一句话也不说。 李孝恭还要追着再问,李元吉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道:“堂兄,你就别问了。” 李孝恭听到这话一愣,侧过头看向李元吉道:“你知道内情?他说的不是假话?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的懦弱和无能开脱?” 李元吉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道:“你没听他儿子说,他是听到了我父亲对我二哥的许诺以后,才选择了犯错,然后急流勇退的吗?” 李孝恭又愣了愣,作思量状,许久以后童孔微微一缩,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看了李高迁一眼道:“他儿子所说的那个许诺,不会就是圣人将太子之位许给世民的那个许诺吧?” 李元吉无奈的点了点头。 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呢? 还有什么能将一个建国初期,屹立在绝大多数武勋之巅的功臣吓的急流勇退。 李孝恭不解的又道:“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别人没退,唯独你要退呢?” 李孝恭最后一句话是看着李高迁说的。 李高迁脸色难看的微微垂下头,没有说话。 李元吉瞥了李高迁一眼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我父亲当时向我二哥许诺的时候,你就在旁边,还是主要见证人之一吧?” 如果仅仅是知道李渊对李世民的许诺的话,还不至于让李高迁吓的急流勇退。 李高迁有很大的可能是这件事的见证人之一。 他应该是因此感觉到了危机,所以才选择了在关键的时候犯错,然后急流勇退的。 之所以会杀马邑的守关大将,应该是对李渊的一种报复。 李渊给了他富贵,却又让他卷入皇室的纷争中,让他没办法坐享富贵,他心里肯定有怨气,所以才会在犯错以后,又杀了马邑的大将。 马邑的大将跟他无冤无仇,如果仅仅是阻止他逃跑的话,他根本没必要杀人。 所以他斩杀马邑的大将,有很大的几率是在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以及对李渊的不满。 他辛辛苦苦的为李渊打江山,李渊不知道好好的对待他也就算了,还让他卷入到皇室的纷争中,这就是想要他的命,他没怨气那就怪了。 毕竟,他跟着李渊起兵的时候,李渊还只是个诸侯王,李氏也仅仅占据着江山的一角,还不是天下共主,谁能继承前隋的江山还是未知数。 有‘良禽择木而栖’这句话在,让他跟李渊讲忠诚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能跟李渊讲的只有富贵。 李渊能给他富贵,他就为李渊卖命,李渊不能给他富贵,他就离李渊而去。 他当时没有背叛李渊,去投刘武周、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人,已经算是很讲义气了,杀一个李渊手底下的守关大将,根本不算什么。 毕竟,这件事的真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李渊对不起他,而不是他对不起李渊。 是李渊做错了事,才害得他急流勇退的,而不是他犯了错,负了李渊,才不得不急流勇退的。 所以错在李渊,而不是他。 毕竟,李渊作为一个嫡长子继承制的获益者,以及拥护者,在嫡长子健在,并且身体健康又能干的情况下,将家业暗戳戳的许给二儿子,就是大错特错。 他被迫卷入其中,见证了李渊的过错,还要帮李渊承担李渊犯错以后的代价,他选择了急流勇退,将自身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小,也在情理之中。 他要是傻乎乎的继续在朝堂上呆下去,傻乎乎的陪着李渊错到底,那么李建成和李世民相争的时候,有九成九的几率会请他出来作证。 那样的话,无论是出尔反尔的李渊,还是对继承权志在必得的李建成,以及一众拥护着嫡长子继承制的高官们,都容不下他。 在这些人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他即便是功劳再大,也逃不了身死族灭的下场。 什么太原元谋功臣拥有赎一死的特权之类的鬼话,他没信。 事实证明他的信是对的,因为同样拥有赎一死特权的刘文静,在大唐立国后不久就被弄死了,赎一死的特权根本没起任何作用。 “哎……” 李高迁听到李元吉的话,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然后神情复杂的坐下道:“既然殿下都已经猜到了,那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不错,臣确实是当时的见证人之一,不仅仅是臣,还有刘文静和裴寂。 裴寂在见证了这件事以后,选择了装聋作哑,一门心思的去博取圣人的欢心。 刘文静在见证了这件事以后,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