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路奔波来到寒城,正不知道如何找陈敬映的时候,是哥哥带人找到了她。他帮她安顿,帮她照顾陈敬映,帮她安抚父母,因为有这个哥哥在,她才可以这么任性。
“好。”她眉眼动容,上前抱住罗定漠,“还有,谢谢哥哥。”
罗定漠抬起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
他只有这一个妹妹,从小到大护着她是他的使命,如今她和父母闹矛盾,他在其中也很心焦。
父母和妹妹,他都希望好好的。
*
还有几日便是元正新年,城里十分热闹,人们赶着办年货,做新衣,走亲戚,好好享受这一年里最喜庆的时光。更何况战争终于在年前平息,人们也可以安安心心过个新年了。
远在江南的颜为父母发了几次信来询问颜为是否回乡过年。
颜为来京城的第一年,因为初入官场,要熟悉各种事务,又因为路途遥远,便没有回家过年。
今年已是第二年。
父母在来信中说许久不见他,甚是想念,今年若是得空便回家看看。
颜为在书房看完父母的信,将其轻置于桌上。
他靠着椅背两手交叠,盯着来信一眼不眨。
楼亿见此,便问:“大人,您可决定了归家?”
说实话,两年没有回去了,楼亿也很想家。
屋外不时传来几声鞭炮声,其间交织着孩童嬉闹玩耍的声音。
过节的氛围确实很浓。
在这样欢庆的时刻,颜为的心中却隐隐有些放心不下。
他看向远处的天空。
不知圣上此时如何了。
不过是回去几天,他在此也是见不到皇上的,但就是心头难安。
像是那头有什么看不见的线拉扯着他的心似的。
别的都顾不了。
他一手扶额,摇了摇头,理了会思绪道:“收拾一下行李,我们即刻出发。”
“好。”
“对了,”颜为又道:“跟其他人说,这几天不必过来了,安心在家过年。”
“是。”
*
江南兴州颜府,颜母指挥着下人们给府里张灯结彩,挂上红灯笼和绸带。经过一番装饰,整个府里焕然一新,喜庆得很,像重新翻修过似的。
颜父在一旁看着下人们忙活,“你何必急着弄这些,致先还没有说一定会回来过年。”
颜母白了他一眼,“他回不回来都是要弄的,何况我这不是先提前准备嘛,都快两年没见儿子了,你都不想他吗?”
颜父脚一蹬,颇有些被冤枉的表情道:“瞧你这话说的,我怎么不想了。”
颜母摸着红绸带,一脸憧憬,“反正把府里装饰得喜气点,我看着也高兴。”
“行行行,”颜父妥协,随后往屋内走,“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怎么高兴怎么来。”
正在这时,有下人来报,“老爷、夫人,表小姐来了。”
颜母一听,喜上眉梢,吩咐道:“快,快请人到客厅去。”
*
没多久,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领着个丫环从大门进来。
她身穿淡红锦衣,披着裘白色大衣,一副大家闺秀的打扮,从大门一直通到大堂的直道袅袅走来。
到了厅堂,颜母起身迎接,笑着说:“容儿怎么来了?”
少女盈盈一笑,矮身行了个礼,“容儿见过姨母。”
“快起身,”边说着,颜母边拉着女孩坐下,“许久不见,你母亲可好?”
少女笑着说:“母亲身体很好,只是很挂念姨母,想着许久没有见您了,特叫我来探望您。”
少女名叫韦容儿,是颜母妹妹的女儿,颜母的妹妹程氏年轻的时候由父母安排嫁入了兴州有名的医学世家。
本来韦容儿小的时候,两家住得很近,来往也很多,但三年前程氏一家搬迁到了两百多里外的英州,两家来往才少了些。
但是这些年,颜母也一直思念着这个妹妹。
“你来呀,姨母真高兴,这次在这过个年再回去?”
“嗯,”韦容儿笑着说:“正有这个意思呢,母亲也想让我这次住久些,让我替她多看看您。”
“那正好。”颜母说完又吩咐侍女小梅, “把西厢房最大的那间收拾出来给表小姐住。”
小梅笑着应“是”,便下去了。
韦容儿又行了个礼,“容儿多谢姨母。”
“一家人客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