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答桉其实很简单。 还是那句话,因为《独行月球》就有独属于我们的浪漫,简单来说就是《独行月球》引起了观众的共情。 而《明日战记》没有。 要说剧本的好坏, 其实在陆晨看来,《独行月球》和《明日战记》基本上差不多。 剧本都很糟糕。 先说《明日战记》, 《明日战记》属于打外星人那科幻大片,最后就是地球人打不存在的外星人。 外星人的舰队有防护罩。 如何破,无非以前的片子是丑国人个人英雄主义拯救地球,现是华国人站出来拯救地球了。 《明日战记》里还有外星怪兽这个设定,其它像环保设定,自然灾害、再到机甲打架这些之类的。 这些主题早搞完了,《独立日》《终结者》不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东西了吗。 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虽然陆晨不擅长科幻,但是他也明白,搞这种电影的关键还是要建立科幻哲学,科幻逻辑。 《终结者》就是祖母悖论,未来的人回到现在改变了因果率,简单说孩子导演了父母的结合,由此产生许多故事。 《独立日》《世界大战》仍然没有搞清楚外星人为什么来灭亡地球人,地球人总是投机取巧结合个人英雄主义打败外星人,尤其是《世界大战》外星人来吸取地球人的血,结果被莫名其妙被地球的病毒搞死了,仔细想想挺搞笑的。 这些打外星人大片除了影视工业贡献的想象力大场面,其实远不如《第三类接触》《降临》《湮灭》《接触未来》这种科幻概念,科幻剧本高,《接触未来》其实没什么硬科技支持,无非是利用了下现已坍塌了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至于《明日战记》到底差在哪里。 很简单。 它是连这种人家二三十年前玩过的科幻概念,科幻剧本都没有突破,甚至说难听点讲还远远不如《独立日》《世界大战》,毕竟人家背后有巅峰时期的丑国,丑军支撑。 我们知道它确实挺假的,但在蓝星无敌的丑国军队打外星人似乎也说得过去对吧。 《明日战记》不但在科幻概念上面没有突破,可以说,任何的设定都一笔带过, 而且还把丑军外星人换成了香城电影擅长的“我们这班兄弟”几个警察打外星人,这些再加上粗糙的剧本让电影的质量一言难尽。 不过,它还是有优点的, 它的优点就是特效和华国首部机甲动作戏,支持它的人就是说为了爽。 至于《独行月球》。 这部电影的科幻概念,科幻创意都比《明日战记》要强。 当然比不上刘老师,全华国只有一个刘老师,整个亚洲甚至都没有几个刘老师这样的科幻宗师,包括岛国。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只有剧本,喜剧和科幻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特别是结尾的扇情戏份不少网友普遍不太喜欢,毕竟这太像“春晚小品”了。 但是电影过硬的工业水平,更契合当前华国精神文化的科幻概念和科幻表达,这些再加上沉藤的存在。 《独行月球》的成功可以说是相当正常的。 流量密码嘛, 没见到国师后面都找沉藤来抗票房了? 相反《明日战记》除了技术水平,陈旧老套的科幻概念,科幻表达和剧本基本上一无是处。 至于《流浪地球》。 近些年,国产科幻片一直在视觉效果这个技术环节不断追赶好来坞,也有很大突破。 但好来坞科幻片毕竟比国产科幻片早起步很多年,技术更成熟,在多种故事类型中都有优秀影片产出。 换句话说,观众已经见识过好的特效、好的科幻片是怎样的,那么仅仅凭借稍逊于、或者与好来坞科幻片持平的视觉效果,就想让观众满意,显然是不可能的。 观众可以为国产科幻片的情怀买单,但是在支持国产科幻片发展这个理由之外,征服观众的科幻片一定要有其独特的之处。 从技术层面目前难以超越好来坞,故事层面可以是一个突破口。 国产科幻片应该做到为华国观众服务,也就是用华国的文化内核讲中国本土的科幻故事。这其实也是《流浪地球》的成功点之一。 说到《流浪地球》。 就不得不再提一个负面例子,《魔都堡垒》。 《魔都堡垒》在《流浪地球》后面上映。被评为关上了《流浪地球》打开的华国科幻大门。 在聊到《魔都堡垒》的创作过程时,导演一直说的是视觉特效有多难做,飞船、外星人、对抗场景的设计有多难。 这部电影的问题也在于忽略了剧本和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