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制作阵容, 还是陆晨这位精神导演——陆晨虽然不是电影名义上的导演, 但是他却是精神导演。 这点哪怕是出力最多的罗真也承认。 简单来说就是, 陆晨就是个吉祥物, 不过陆晨就算当个吉祥物, 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 所以有了这些噱头, 宣传效果就可以达到了, 根本不用强调这部电影的iax和3d效果, 只要陆晨提上那么两嘴就好, 对这种效果有所追求的观众自然会花钱购买更贵的电影票。 这就是陆晨的底气。 同样的,也是嘉星传媒的底气。 喵眼电影上,已经开放了电影票预售, 几乎是在渠道开通的一瞬间, 许多繁华地区的影院电影票,就被抢光,而一些没那么繁华的地区,附近影院的影厅前七排黄金位置,也总是有那么几个人果断的订票。 “国庆档提前了吗?” 看到这个情况,曾佳不由地感慨, 不过和往年不同的是。 这次他们仍旧没有对手。 至于为什么没有对手,很显然, 九月一日这个档期对其他动画电影来说不是那么的友好。 很少有人选择这个档期的? 除非国庆档竞争会非常的激烈,否则的话他们没有必要提档。 就算国庆档竞争激烈, 他们也不会选择提到九月,更大的可能会推到春节档, 因为从2014年开始, 春节档影片就开始聚众扎堆, 去年年春节档10部影片定档大年初一, 最终8部影片公映, 更是将春节档扎堆现象推上了高潮。 但同时也是从去年开始, 春节档扎堆所引发的大片票房扑街问题也首次被广泛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媒体、甚至普通影迷网友,也都会发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慨。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准确来说为什么扎堆春节档的现象会一直持续? 不少片方甚至明知会赔本, 但却依然坚持“死守”春节档。 很多行业媒体也曾连续多年春节档呼吁过片方“不要盲目迷信春节档导致档期过分扎堆”, 但最终为什么依然行不通? 在交了一次又一次的学费之后, 为何大多数片方依旧对春节档拥有一种“迷之自信”? 原因其实很简单。 档期容量大。 这就是春节档是内地影市票房密度最高的档期,没有之一的原因, 近几年更是成为了刚需。 此外, 春节档的票价相比普通档期, 还会稳定有着至少10%以上的涨幅,这也意味着在相同观影人次下,影片在春节档的票房会更高。 当然,春节档并不是那么好进的,这其中最大的门槛就是宣发费。 首先, 除了动画片之外, 如果真的想要在大年初一获得有效排片以及与之匹配的上座率,进入春节档的宣发费起步价都是1亿起。 而如果想要拥有20%以上的排片或者有着20亿+的票房预期, 2亿+的宣发费用是必不可少的。 而这也意味着,即便一部只有5000万成本的影片,进入春节档想要实现票房盈利,也要至少要达到5亿+票房才能够真正回本, 在目前头部影片动辄2亿、3亿,最高可达5亿、6亿成本的时代, 要想实现票房盈利, 至少要达到10亿+票房。 同理,国庆档也是如此。 只不过比起春节档而言,相对弱了那么一点而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