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苟几年?
林柏下床翻了翻行李箱里的钱,一张一张地数过之后发现她的资产余额仅剩64.85元。
她行李箱里几条金银首饰正在黑色丝绒的首饰袋里闪闪发光,角落里香奈儿的经典款式的包包是当也当不了,十几张随着林柏的动作哗啦啦响的欧元,英镑大钞是花也花不了。
林柏将目光从手上握着的纸币移到她左手手腕上的手表,似乎还有点价值?
林柏环视一圈她的所有家当后反而镇定下来了,她呵呵冷笑一声,要是做不成一位新新时代女性,那她就成为新新时代的一名乞丐吧。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林柏特意改头换面穿上了这个时代的衣裤,急匆匆地下楼去——买报纸。
当然那件外套她已经泡着了,毕竟穿了那么久,泡几天是应该的。
这时候的重大信息发布主要还是通过报纸,要是陈耘资来投资,那么林柏一定能够在报纸上见到他。
毕竟林柏的蛰伏计划还是得靠陈耘资一掷千金。
“买报纸?”刘立新看见林柏的新模样也有些失神,木讷地拿起水杯后又掩饰性地喝上一口热水,“你要去买报纸?”
“我这儿不就有吗?”刘立新起身往值班室里走去,“等等,我给你拿。”
邮局每天早晨都会往这儿送一份当天的报纸。刘立新因为工作性质不能离开工作岗位,所以刘立新时常看报纸解闷。
“好的,好的,”林柏踮脚朝里诚恳地说了声谢谢。
等到刘立新将报纸递给她后,她翻翻报纸,左看右看却一直没有翻到招商引资的消息。
今天没有,明天再来,林柏来往几天后也不气馁,可刘立新却有点急了。
“林柏同志是有工作的眉目了吗?”
有。
不,没有。
林柏摇摇头。
“没有,正发愁呢,”她掀了掀报纸专注地搜寻着相关信息,“还在找呢。”
正在两难呢。
“这报纸不是都有招工信息栏吗?”
林柏左看右看,旁边的刘立新突然张口冒出句话来,“要不林柏同志试试去当老师?”
老师,哺育祖国花朵的园丁,无私奉献,蜡泪燃干的教育先锋。
她——不配。
林柏又埋头看起报纸。
“听说是铁饭碗,”刘立新快言快语,“吃公家饭。”
她不配。
“听说有编制。”
她不配。
她都想好了,先去其他地方历练历练再去国企。
“听说能分房子。”
……
她猛地放下报纸,一双眼睛虔诚地看向刘立新。
既然如此,她愿意做那一盏风雨路上的启明灯,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刘立新看出林柏意动,便从值班室里又拿出几份报纸,掀开其中一页后直指一个栏目——市实验小学诚聘教师。
这还是李春萌提的主意。
前天正午的时候,李春萌抽空从对面的火车站里走过来,像是带着目的却又无从下手。
他抽过凳子坐在刘立新身旁,聊了几句后视线总若有似无地看向天花板。
“呐…”刘立新也似有所感地朝上努努嘴,“真有问题?”
李春萌嗤笑了下看向刘立新,“你猜林柏往火车站里送了什么?”
油饼。
“油饼。”
李春萌一番自问自答后愣怔了几秒钟,又不可置信地跟刘立新比划着,“她在供销社买了油饼偷偷摸摸地送到站里。”
他还以为真露破绽了,就紧跟着林柏。
可他耳熟能详的是那些特务人员为蛊惑人心动摇信念送金送银,就没一个送油饼的。
当时跟着林柏回到火车站,看着李大姐犹犹豫豫地拿着油饼,他才开口,“姐,没事,这一看就是供销社的,只有供销社的油饼才用那么多酥油。”
林柏一颗赤忱之心,可他……
“哪儿都缺老师。”刘立新按着李春萌的话语一字不差地说道,“想参加高考的人太多了,可是没有老师教他们,政府就放了政策,说是初中毕业了也能去考师范。”
考上大学后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人们突然意识到。
自从恢复高考后,1979年的高考录取率是6%,而人们走进学校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后,到了1983年录取率到达了20%,时代不同,人们认识到了学习读书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起了教育。
但是一直以来就存在而且还愈发严重的问题就是恢复高考后,教育资源并没有随着高考而恢复,学校的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等并没有建设完善。
之后的时间里由于城乡学子录取率差异大,人们也开始愈发重视教育资源的问题,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解决缩小不同地区间、学校间因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形成的条件性差距,国家开放政策——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将城乡教育区域建设视为头等任务,深耕教育领域,实事求是,初中生考取师范学校学习三年后就能够到校任职。
当然这样一位中师生的筛选条件十分严格,不但要学习成绩优异,还要排名靠前,品德高尚。
作为教育的问路石,中师生会先被安排一个干部身份,城市户口,去地方教育局报道后再安排学校,当然,这样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旱涝保收,还包吃包住。
刘立新说起这个时也是一脸艳羡,谁能想到读书读书,读书也能出头,就连他后来也出去学习镀金。
时代变了,谁都在进步,因为谁都想往上爬,而作为进步阶梯的老师就更加稀缺了。
“中师生?”林柏马上换了一个思路道,“我要不去考一个?”
刘立新沉思一会后开口,“那林柏同志初中在哪儿毕业?成绩怎么样?”
林柏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就是名列前茅,最后还公费留学了。
她就在这地方长大,自然在这儿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