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由于也先绕开了宣府、大同防线,导致他们行军路线由最近的直线不到一百公里,延长到了接近两百余公里。哪怕蒙古大军以骑兵为主,行军速度较快也至少得五六天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京师守卫战只剩下最后的五六天! 战云席卷而来,朝堂上众大臣脸上神情都无比凝重,准备商讨着应对之策。 “大司马,粮草兵器可准备妥当?”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朱祁玉,朝着下方于谦询问了一句。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现如今景泰帝朱祁玉,几乎已经把京师战备全权授予给了于谦,不仅仅是提督各营兵马,还掌控者临时人事调度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回禀陛下,随着各地勤王军陆续到来,加上少司马率领的驰援军,如今京师兵马已过二十万,完全拥有了跟蒙古鞑虏的一战之力!” “粮草方面原翰林院修撰萧彝调度有方,通州大仓存粮已经全数运达京师,可保一年无忧。” “甲胃兵器方面尚有短缺,微臣已命京师工坊加紧锻造,力求保障将士们装备精良!” 翰林修撰萧彝? 听到这个名字,朱祁玉倒是有些印象,之前于谦就向自己推荐过这个年轻人,如今看来确实是一块可造之材。 “大司马指挥若定,朕没有看错人。” “此乃微臣份内之事,不敢居功。” 于谦表现的很澹然,无论是身为人臣,还是身为文人,面对国难都应该尽心竭力! “那面对蒙古贼军,大司马可有部署?” “臣建议释放大同左参将石亨,为京师卫戍部队主将!” 石亨两字一出,华盖殿内文武群臣可谓是一片哗然。 论起石亨此人,与其他边关武将不同,朝廷文武大臣大多听闻过其名。 原因就在于此人多年来战功赫赫,声名远播。而且他的战功,还不是那种蹭的刷战绩,几乎每一次北征鞑虏,他都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一刀一枪杀到了都督同知的位置上。 甚至于九边重镇除了杨洪外,就属石亨的名气最大,虽然还是个左参将的官职,但朝廷已经视其为大帅。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石亨官至总兵,统帅一方只是时间问题。 可偏偏就出了这么一场意外,那便是西宁侯宋瑛主导的阳和之战。以至于大明两位勋戚阵亡,将领中仅剩下石亨一人单骑跑回,于是被定罪关押进了京师大牢。 正常情况下,石亨哪怕再怎么有将帅之才,打出来阳和之战这样的惨败,几年牢饭再怎么样都躲不掉。 但如今朝中武将勋戚,死的死伤的伤,侥幸活下来的不是废物,就是如同成国公朱勇这样被问罪革爵,压根就找不到足够的领军大将。 于谦虽然担任兵部尚书一职,但他毕竟是个文官,需要站在更高处统领全局,不可能自己主动领军上战场,他需要足够一名能力出众的主将来执行自己的战略意图。 石亨,毫无疑问就是最好的人选。 不过朝臣们真正惊讶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于释放石亨。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清楚,阳和之战石亨除了最终逃亡算个污点,战败这个锅压根就甩不到他身上。 毕竟上面还有这两位领军勋戚,侧边还有大同总兵跟镇守太监,哪轮到他一个参将说话? 而是于谦居然没有推荐沉忆辰! 要知道在满朝文武的眼中,说好听点两人是志同道合之辈,说难听点就是党羽。想当初沉忆辰为了于谦,硬刚权倾朝野的王振,被迫离开京师出镇地方。 后来于谦也是投桃报李,面对沉忆辰的谋逆指责,挺身而出始终为他辩解担保。 现在京师主将这么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宁愿推选一个待罪之身的石亨,都不选择掌控十万大军的沉忆辰,两人之间难道出现了什么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