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合欢> 2008年(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08年(一)(3 / 6)

工不敢说话,没有一个人敢看孟大海。

“公司就算是倒闭了,我孟大海也不会让你们饿着下岗!我说到做到!”

说完,孟大海气愤地走了。

员工们面面相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同一个想法:老板脑子进水了。

君海建材公司向汶川捐了50万的现金和价值150万的建材用于灾后重建。

公司面临破产,孟大海一筹莫展,留下了一屁股债。你若是问他后悔吗,他的回答是不后悔。

公司上上下下人心惶惶,生怕第二天会成为下岗职工。

这一天,公司前停了一辆省电视台的转播车。

“咋回事啊?咋有辆电视台的车?”

“不知道啊,可能是公司破产了。”

“对,你说的对。咱公司欠债那么多,肯定出名了。”

“唉,我可丢不起这人啊。”

车上的记者和摄像师下车径直来到公司门前。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现在在君海建材公司的门口……”

孟大海匿名捐出的巨额钱款被网友扒出,热评不断。大家都想知道这位热心又低调的企业家是谁。电视台的电话每天都被“打爆”,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电视台开始“破案”,经过调查发现正是君海建材公司的老总孟大海。

孟大海看着涌入的记者和摄像师,竟然一瞬间紧张了起来。

记者向孟大海解释了此行的目的,孟大海在了解后,婉拒了电视台的好意。

“我很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了,没什么可报道的。谢谢大家。”

电视台碰了一鼻子灰,这代表着网友的愿望破灭了。

好心的记者还是写了一篇文章表扬了孟大海的行为。

网友通过蛛丝马迹还是找到了孟大海的建材公司,自发来到公司门口拍照合影。

孟大海的公司因为舆论变得红红火火,生意竟然直线上升。

迫于广大网友的压力,孟大海只能站出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孟先生,据我了解,您捐款后,公司面临破产,员工面临失业。是什么勇气让您做出这样的决定?”

“君海建材公司是靠广大群众才发家致富的,人民给我财富,国家有难,我也该回报社会。”

孟大海的采访被各大电视台滚动播出。

“爸爸,您上电视了。”孟唯君激动地指着电视上的孟大海。

“叔叔,公司当时竟然快破产了。”

虽然公司面临破产,可在家里孟大海从来没有透露过一句,连李凤他都没说过。孟大海不想让他们担心,所以每天回家都像平常一样眉开眼笑。谁也不知道这个38岁的男人心里是怎样的感受,承担了怎样的压力。

大家对于孟大海的孩子也同样感兴趣。

孟大海怕记者们的围追堵截会给两人带来困扰,为此,孟大海特意交代两个人要避开这些记者,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十几岁的孩子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只是单纯觉得好奇。在她们的眼里,孟大海成了大明星,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是骄傲的。

李凤也成为了记者的采访对象,为了套出孟大海的信息,这些记者无所不用其极。搞得李凤出门买菜都成了头疼的问题。

孟大海让李凤和君、乔三人暂时不要回家,暂住在宾馆里躲避一阵时间。

放学后,孟唯君和乔莺只好躲在厕所里,等全校师生走光后、门口的记者撤退后才出来。回到宾馆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这边,孟大海每天都被全国各地来的电话包围,这些电话大都是求合作的,大家都在各大媒体上得知了孟大海的事迹,纷纷与这位实干家求合作。

君、乔两人已经将近一个月没有见到孟大海了,电话里的话语不能代表思念,孟唯君从来没有与孟大海分别那么久,如今在对岸却不能相见,孟唯君很委屈,学习也有些心不在焉,连平时最拿手的数学题都错了好几道。孟唯君把一切都吞进肚子里,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在所住的三人标间里偷偷抹眼泪,还不敢大声,生怕吵着她俩。

最受网友关注的孟大海捐款事件终于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退消了热度,孟唯君和乔莺终于可以回家了。

家还是原来的样子,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变换位置,只是接下来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局限于省内的生意因为捐款事件的发酵而伸展到了全国各地,孟大海的应酬也越来越多,为了诚信,孟大海只好出去与各地老总喝酒吃饭,往日热闹温馨的家一下子成了最陌生、最空旷的地方。

“爸爸今天又不回来了。”孟唯君可怜巴巴的看着乔莺,手里的筷子不停地扒拉着碗中不剩任何米粒的空碗,“我明明把米饭都吃了,爸爸为什么还不回来?”

李凤一阵心酸,只好安慰她:“唯君,爸爸太忙了,我们要体谅他。”

孟唯君不想听这些空洞的道理,她开始恨电视台的记者和网友,都是因为他们,孟大海才没有回家,都怪他们,让自己的避风港破了洞,漏了雨。

孟唯君摔下碗筷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这是李凤第一次见孟唯君发这么大的脾气。

乔莺放下手中还没有吃完的鸡腿,“李婶,我上去看看。”

李凤点头默许。

孟唯君将自己反锁在屋里,无论是谁的劝告都不听,捂着耳朵,蒙着被子。风中的雨点连同孟唯君的心事一起拍打在玻璃窗上,掉落在草丛里。

(四)

君、乔两人再过几天就要升初中了,这可愁坏了孟大海。孟大海不是担心两人的成绩,只是听别人讲那些不学好的初中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叛逆,逃学,上网吧,打架,谈恋爱,辍学……再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孟大海不禁有些慌乱。

他到处打听哪个初中的升学率高,哪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好,为的就是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女儿走弯路。

孟大海宴请了本市重点中学的校长,席间,孟大海和校长还探讨了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孟大海自认为这顿饭比以往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