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但都被侍卫们全部轰走。
这些侍卫见宝钗是熟人,也就顺势放了她进去,宝钗进门,发现义忠亲王府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她从这些下人们脸上寻找不到一丝挨饿的痕迹。
听着身后中气十足的发令声,恍惚间宝钗还以为是在梦见。侍卫将宝钗带到义忠亲王跟前,只见他脸上带笑,说:“适才本王还想你什么时候来。林家孤女你可带了?”
“民女无用,因封城此事多纷扰。不得抽出空来寻林家孤女。”宝钗忙跪下道。
义忠亲王眼睛黯淡了一下,仍命李太监扶起宝钗,笑道:“几周过去了,也不至于连个孤女也找不着,更何况你也去过问妙玉,怎么会找不着?”
此时宝钗感觉自己的右脸颊隐隐作痛,上回义忠亲王可是发了好大的脾气,砸碎假玉契后,险些害了她破相,幸而她用药及时,如今也只是淡淡的伤痕。
“回王爷,是因为如今饥民过多,城里盗贼兴风作浪,怕是林家孤女不敢露面,民女因此无法携她而来。”宝钗解释自己在薛府所见所闻。
义忠亲王神色缓了缓,脸上浮现若有若无的笑意,说:“本王当是什么大事,只要你把那些下人送来,本王保管他们乖乖就范,你只管把林家孤女找出来。”
接着义忠亲王又惋惜道:“本王原是不该下令封城的,只是这甄府的东西,本王一日没找到,就不会打开城门,让暗中的贼人逃了出去。”
听见义忠亲王因兵符失踪才下令封城,宝钗内心隐隐不安,因为义忠亲王口中所说的盗贼便是她自己。
内心似乎是提醒她一般,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宝钗的脑海中,如果她没有先行到甄府拿走兵符,那么义忠亲王也不会下令要封城,没有封城,这些城里的百姓也不会饿死。
所以宝钗猛然意识到她间接害死了那些路边饿死的人,但她也只是轻轻将这念头放在一边,于她,这兵符比那些性命重要许多。
她不会因为一城的性命而上交珍贵的兵符。这是她手中的筹码,甚至是唯一的筹码。
宝钗命莺儿回府,把薛府那些不安分的下人送来,只见这义忠亲王让他们签字画押,只要这些人编入军营,保管粮食充足。
他们早已饿绿了眼,不管义忠亲王说什么,他们都点头称是,最后义忠亲王把薛府的下人们送进军营,填饱了他们的肚子。
宝钗内心只觉异常,却说不出哪里的奇怪,但也只得暂时把此事放下,薛府的粮食危机得以解决,接下来她就将重心放在黛玉的身上。
在义忠亲王府编入军营的消息在金陵城传开,那些饿花眼的人们不约而同朝义忠亲王府奔来,寻求粮食填饱肚子。
义忠亲王满意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些都在他意料之中,先是用封城的饥饿压一压这些人的性子,再利用粮食将这些人编入军营,壮大队伍。
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填饱肚子,就要为义忠亲王卖命。他的这一行为,既解决明面上的粮食危机,又充足了自己的兵源,为将来不久的战争做好准备。
倒是秦府这边,一直安然无事。许婆子从扬州城带来的肉脯和蔬果,虽然不大新鲜,但也比外头断粮的要强许多,还有足够秦府上下吃食的粮油,让黛玉感到格外心安。
秦府就如巨浪中的磐石,任凭外面的风吹雨打,仍是安然不动。
黛玉处长秦府里的深宅大院,外头的动静她一概不知,有几次她想强撑着出去瞧瞧,看秦羽是否回来,但都被顾正拦下。
顾正是见过风风雨雨的老人,能明白外头是个怎样的光景,也明白黛玉这个未出阁的姑娘,是见不得外头的惨景。
不知什么,黛玉仍是内心难耐,望着四四方方的天边,耳边似乎远远传来饥民的喊叫声,眼前也仿佛出现饥民的惨景,内心却无力做什么。
父亲林如海鞠躬尽瘁的景象浮现在她脑海中,父亲从小在她眼中就是个清廉的纯臣,如今斯人已逝,她却帮不了什么,只得皱眉叹息。
而眼下有更要紧的事,便是她们从扬州城带来的吃食也快见底,如果再过几日,也就是封城后的一个月,她们的粮食也要吃尽。
虽然顾正安慰她们,说可以在秦府里头耕地种菜,但黛玉明白,若此计有效,也不会出现外头惨烈的情景。
黛玉暗自下决心,定要亲自出府寻谋,不能坐以待毙。
这一夜,夏季的一场响雷划破夜空,黛玉惊醒,她本来睡眠就浅,如今再这么一闹,睡意全无,独自批上衣服,看着窗边欲下欲大的雨。
她伸手摸进装着粮食的罐子,手指只是触碰到冰凉的罐底,里面是一点粮食都没有了。
“姑娘,你怎么醒了。”紫鹃持着烛火,来到黛玉身边。
黛玉把手收回去,心同这罐子冰凉,问道:“今日是什么时候?”
紫鹃思考一下,回答:“是封城后的一个月。”
“秦羽是该回来了。”黛玉喃喃自语,似乎想到什么,披上蓑衣就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