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的手谕自长安而出,一路快马西行,送到霍冲手上时,还带着仆仆风尘。
行礼之后他打开精致的制式羊皮卷,明黄色的内里,笔力遒劲乃是出自陛下之手。霍冲一目十行便将信中内容熟记于心,他合上羊皮卷妥帖地收入木匣中。
许淮书原本拿着军报候在一旁,但见主将身形笔挺的坐在帅椅之上眼神似有些空洞。
“将军,可是陛下有吩咐?”
八百里加急的陛下手谕,自然不是小事。
“吩咐备马,你随我去趟官署。”
霍冲并不回答淮书的问题,反而起身大步流星向外走去。
俩人骑着马一路疾行至官署,见到了司马空。
“霍将军,我正要去寻你呢。”
司马空见霍冲已然先他一步而来,心下感叹,果然是个雷厉风行之人。
“微臣方才收到陛下圣旨,已任命陶岂大人为西巡使臣,代陛下出使西域诸国,广传圣恩。”
霍冲点点头:
“末将正是为此事而来,陛下命我军为陶岂大人保驾护航。”
西巡乃陛下北击匈奴的另一重要举措。招安西域诸国,将天山南北与中原连为一体,对匈奴形成钳制之势。如此一来,大军无论西进亦或是北上,皆有十足的把握,与匈奴而言,简直是釜底抽薪。
两人在官署内商讨了迎接西巡使臣的具体事宜,又将兵马粮草物资等情况逐一梳理完毕。
待霍冲走出官署大门的时候,天色已黑。
许淮书牵着马等在一旁,准备随将军一起回营。
却见他站在台阶上,步履甚缓,不由得疑惑道:“将军?”
霍冲思绪不太集中,被他这么一喊,方才回过神来,他看着许淮书递向自己的马鞭,心沉了一沉,面色不甚明朗。
“你先回去吧,我还有事要办。”
说罢,牵着马转身离开,淮书见将军脸色不太好,不由得有些担忧地望去。
霍冲离开后并未骑马,反而牵着马走向街道,一人一马,身影很快消失在人群里。
自马厩归来,苏缇心里一直记挂着那些夭亡的马儿,于是今日提笔将马匹助产的事项逐一记录下来,包括饲养母马相关的草料、饮水、温度、疾病、所有她能想得到的,通通都写下来,但愿能帮助那些待产的马儿。
不知不觉,大半日就这么过去了。
搁下笔时她只觉得头脑发昏,身子发沉,恹恹地在榻上歪坐了一阵儿。
冬儿一进门,便看见女郎这般模样。关切地问起来,苏缇无力地冲她摆摆手,眼皮发沉只想睡一觉。
“女郎莫不是病了?”
冬儿摸了摸她的额头,果然烫手,登时乱了方寸,赶忙扶着苏缇更衣躺回榻上休息。
莫管家差人去请了医士。请脉、开方、熬药、府里上下一通忙碌,苏缇睡得昏昏沉沉,意识模糊间她只觉得有人进进出出,压低了声音在她耳边悄声说话,但她听不清楚。
厢房内,纱帘隔着身形峻拔的男子。
他的视线落在床榻之上,眸光深沉。
冬儿端着刚刚熬好的汤药小心翼翼地走进来,便听见他问。
“女郎今日可曾外出?”
“回禀将军,女郎今日晨起便忙着书写,并未外出,午膳时只说没有胃口,到了傍晚,搁下笔就说困了想睡。”
“写的什么?”
冬儿见将军问得仔细,便连忙放下药碗,将女郎今日写好的竹简找了出来。
他拿过竹简,娟秀的字体映入眼帘,字里行间都是关于良驹饲养的事宜。她写得颇为详尽,想必花费了不少功夫。
放下竹简,他俯身望了一眼床上的她,平日灿若桃花的小脸此时面如纸白,长发散在脑后,衬得她越发娇小柔弱,他小心地俯下身子在她耳边轻轻唤她
“苏缇···苏缇···”
冬儿候在一旁,看着将军小心翼翼的凑近女郎,声音低柔地唤她,那姿态语气仿佛对待稀世珍宝一般,小心翼翼。
苏缇感觉到有人在耳边呼唤自己,她努力地找回意识,但是眼皮似有千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
霍冲见她始终不醒,无奈又无措地望了一眼病榻上的人,那便让她睡吧?
“将军,这···药怕是要凉了。”
冬儿适时提醒他,霍冲迟疑了片刻,似是下了决心一般,大手一捞,揽着她的肩膀,将她半扶起来。
“苏缇,快醒醒,喝药了。”他边说,边眼神示意冬儿喂药。
主仆二人就这么硬生生地架着软软的苏缇,半哄半灌,将一碗汤药全数喂了下去。
他用帕子小心翼翼地擦净她嘴角残留的汤药,宽厚的手掌拖着她的后脑将她放回枕间。
夜已经深了,霍冲遣散了众人,只留下贴身的丫鬟继续煎药。
不知何时窗外下起了小雨,雨丝细细密密划过夜空,院中的暑气全然消退,只有阵阵清风拂过屋檐。
霍冲没有睡,他回书房卸下甲胄换了一身衣裳,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桃木匣子,再次来到苏缇的厢房。
他轻手轻脚地将木匣子放在她的床榻边上,不自觉地再次凝视她,也许是汤药见效,此刻她的面色稍有缓解,睡得也似是比先前安稳一些。
他坐在床边望着她,耳朵听着屋外的雨声,这一天以来,他的心情颇为烦闷,大约就是从早上接到陛下手谕开始。
此番西巡第一个要招安的便是羌族,陛下不仅要羌族归顺,更要以羌为例,彰显汉朝仁德天威。
使臣将亲自车马相护将羌族贵女苏缇送回草原,随行十几辆车驾载满了中原的金银漆器,青铜器皿,医药典籍,地理农书,桑蚕布匹·······
如此声势浩大,此前西域各国对汉匈关系态度暧昧、不甚明朗,如今怕是都要表明立场了。
陛下手谕:羌族若归,尽数相赠。如否,杀无赦。
霍冲在心里反反复复捉摸着陛下的手谕。圣旨是给天下看的,手谕是给他一人看的。其中含义,身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