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池这才发现地上的包裹,夏天被子不大,包裹不大,估计还带了换洗的衣物和用具,包裹外面有不规则的凸起。
路池看到她的神色忍俊不禁,“不错,这么远还自己带了被褥过来。我这边登记好了,你先去右边把本子和笔领了,然后我们找人带你去宿舍放被褥,放好了再去教室。”
江细点点头,听从安排去领本子和笔。
等她领完,机动人员陈升立马走到旁边,拎起了她的包裹,“走吧,我叫陈升,你可以叫我陈升哥哥,现在由我带你去宿舍。”
昨天,开学准备会议大家已经商量好,在孩子们面前自称哥哥姐姐,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大一的学生,也不是正式的老师,就不用老师这个称呼了。而且哥哥姐姐更容易让孩子们亲近。
“谢谢。”江细开心地道了谢。她知道女生宿舍要爬到三楼,本来还担心自己拎上去费力。
“不用谢,你刚刚报名的时候说家附近的小伙伴都不来暑期学校,是因为什么?”沉默容易尴尬,刚好陈升刚刚听了一些对话,这就打开了话匣子,跟江细聊起来。
组里有两户人家觉得免费是骗人的,后面肯定乱七八糟坑钱,这种话江细当然不会说,她只挑了邻居家妹妹不来的原因,告诉了陈升,“因为家里面有事要忙,就没法过来了。”
陈升以为小孩子不懂别人家具体有什么事情要忙,就没继续深问,转而问起江细,“那你不用忙吗?”陈升看着身侧小孩黝黑的脸,觉得她应该也是帮家里干活了的。
“我家地少,夏天农活不算多,又没有需要照顾的弟弟妹妹,奶奶听校长说暑期学校有免费的吃的和住的,就让我过来了。”
原来是免费食宿的功劳。
说话间,两人走到了学生宿舍楼。
学生宿舍楼也是木楼。准确来说,除了前几年希望工程捐献的那栋教学以及因为木楼煮饭不安全,村民集资筹建的食堂,J村小学的其他房子都是木楼。
女生宿舍在三楼,男生宿舍在二楼,G省潮湿,一楼是架空层。
陈升拎着江细的小包裹毫不费力,江细平常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还帮家里干过农活,不拎东西走到三楼也是轻轻松松。二人没几分钟就到了三楼。
学生宿舍的木楼同样是一层两间房,这栋楼比陈升他们住的看起来还要陈旧一些。
J村小学寄宿的不多,平时用到的只有一间房。陈升将江细带到了平时有人住的房间。
放暑假还没多久,房子里面都是干净的。
平常住宿的学生的被褥都盖着一层旧床单或者叠起来盖上了旧衣服,避免暑假落灰。
陈升把小包裹递给了江细,让她自己在空位里找个喜欢的位置。
正好靠树木的窗边有个空位,江细便走过去放下了自己的小包裹。
二人又原路返回,路上陈升给了江细一把有点生锈的小钥匙,“这是宿舍门的钥匙,好好收着。”
江细接过以后从脖子里掏出一根红绳,红绳上挂着一把钥匙,陈升估计是小姑娘的家门钥匙。她解开脖子后面的节,把刚刚拿到的那把小钥匙跟之前的钥匙串在了一起。
陈升看她收好了不再多言,把江细带到了高班教室便回到了报名处。
江细去放东西这会儿,高班又来了三个小孩子,都是跟江细一样上五年级的。
看到小伙伴,江细很是开心。
因为才四个人,讲台上的陈茜只叫她们选了座位,也没管他们干什么,几个小孩子便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
江细是新加进来的,其他三人都说过一轮了。于是,她一坐下就成为了话题中心。
“江细,你家那么远,我还以为你不会来呢。”说话的是J村1组的黄婷。
“我奶奶说家里夏天也没什么活计,这里有免费的吃的,就让我来了。”江细把先前跟陈升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
“你家隔壁的江艾怎么没来?”另一个小姑娘1组的黄鸣接着问道。
“江艾的妈妈之前生了个妹妹,叫她在家帮忙带妹妹,就不来了。”因为是熟悉的同学,江细把江艾的情况又说得具体了些。
大家都对带弟弟妹妹习以为常,他们四个人里面,就只有江细没带过的,其他人都是带过的,闻言便不再多问江艾的事。
“江细,你也穿耳洞了?”小孩子们的话题想一出是一出,黄婷问起了江细新穿的耳洞。
“对呀,去年没攒齐买耳环的钱就没穿,今年奶奶给我攒齐了,就给我穿了”,江细说着还偏了一下自己的头,“怎么样,我戴着好看吗?奶奶说我戴着可好看了!”
“好看!”其他两个小姑娘异口同声的说道。
“江细,你穿的时候痛吗?我穿的时候可痛了!”黄婷看到江细的耳环想到自己之前穿耳环的经历,不禁交流起来。
“穿的时候还行,奶奶用花椒给我搓麻的时候一直跟我说话,还没反应过来呢突然一下就穿过去了,不过后面一天耳朵胀胀的,挺难受。
“你们能不能别讨论这些耳环耳洞之类的东西了”,唯一的小男孩黄军插不进去话,忍不住抗议起来。
几个小孩便转了话题,讨论起暑期学校的事情。
报名处,路池也正在问耳环的事,“队长,高班的小女孩怎么都戴了耳环,是这边的习俗吗?”
若说最开始看到江细戴着耳环,路池还觉得诧异,后面接连来了两个都戴着耳环的高班学生,路池就知道可能跟习俗有关了。
正好这会儿没人来,王宇又过来高班的报名处看报名情况,路池便随口问起。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回头咱们问问校长。不过这么高的佩戴比例应该是当地的习俗,咱们不要过多置喙。”
这点,支教队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开会说过,来到这么远的地方,肯定是会有一些风俗差异的,要注意尊重当地人的习俗和文化。
王宇汇总了一下小班、中班和高班的报名情况,发现小班目前是人数最多的,总共6个小孩,其中有两个5岁的,1个6岁的,3个已经上了一年级的。3个小的都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