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4 章(1 / 2)

亢走后,姜知一个人又在屋子里转了一圈。

仓库里的稻谷已被米虫啃食殆尽,其它能找到的线索也是少之又少,无奈,她只得退出屋子。

市舶司里还有些贡品需要点数,一天下来,她没有太多的功夫去思考稻谷的事。

望着窗外逐渐暗沉的天色,姜知抬手揉了揉眼睛。

书案前的烛灯晃眼,看久了东西,总觉眼睛酸痛得厉害。

忽而,屋顶上传来几声瓦砾的挪动声。

姜知将身子靠在椅背上,仰着头闭上眼,“查出什么来了吗?”

屋子里安静一片,根本察觉不出有其他人的存在。

“月氏就是个小国,这景国都城除了使团哪里有这么容易找到月氏人。”

闻言,姜知悠悠睁开眼,望向窗边靠着窗框而里的男人。

她将视线撇过去,眼神认真却带着一丝倦意。

我是要听你这些废话的吗?

亢瞧着她那神情,脖子一缩,眼睛看向别处,接道,“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西市有个卖香料的铺子,那老板是月氏人。”

姜知一抬眸,“走吧。”

说完,姜知起身,亢自觉地跟上,两人从偏门走了出去。

府里的马车已在那里候着了,秋荷从车上下来,小跑着来到她面前。

“夫人,是回府还是……”

“让车夫先回去,我们去趟西市。”

万国献贡的日子,京都的西市比往日都要热闹。

外族的商人会聚集在此卖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各式的美姬、美酒汇聚在断断续续的酒楼里。

站在拱桥之上,姜知已被眼前的盛景吸引。

不同于都市的灯红酒绿,此时的京都沉醉奢靡,却又不失艺术文化的底蕴。

火红的灯光霸满整个夜色,让人心境不由也燥热起来。

倏然,姜知在人群里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若渊。

他怎么会在这里?

姜知的视线直直地朝着那方向望去,果然在他身边瞧见了她的身影。

艾西娅也在。

一黑一白两匹马都牵在若渊手上,他的盔甲还没褪去,应是从校场回来的。

金色碧眼的女子穿着西域特制的纱裙,走在景国将军身边,怎么看也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因此,他们走过,总会有路人回头观望。

姜知一时看得入了神,直到听见秋荷的声音,才将她的神思拉回。

“夫人?”

秋荷顺着姜知视线看去,瞳孔在已经里颤了颤。

“夫人,我们要继续往前走吗?”秋荷问道。

姜知将视线收起,淡然的神情什么也看不出,只听她声音淡淡道,“走吧,我们就别打扰侯爷约会了。”

说完,姜知转身带着秋荷和亢走去了另一条路。

绕过河畔,从河岸边去到西市要比方才那条绕上一截,中间还要经过一段较为混乱的鬼市。

京都鬼市,是西市一段较为特殊的存在,每月月中开放一次,天黑市现,天亮市消。

这里什么人都有,什么生意都有。

朝廷有时也会和他们交易一些东西,因此这样一个三不管地区,才能存在至今这么久。

也正是由于朝廷不管,平常的老百姓大多不愿靠近这里,加之这段日子外族人多,这个地方也就显得更加危险。

“夫人……”随着路上行人越来越少,商贩的穿着越来越奇怪,秋荷不由向姜知身后缩缩。

姜知拉起她手,将她护在自己身后。

这里商贩卖东西大多不掌灯,买卖纯靠个缘分,至于里面有没有好东西,姜知勉强算它个真假参半吧。

看着三人进来,商贩们不由将目光转向他们。

姜知还穿着朝廷官服,出现在这里着实扎眼。

越往里走,街道也越来越窄,两边的摊位之间只能勉强容下两人侧身经过。

姜知冷眼看着眼前的路,和那些眼神如豺狼般盯着自己的商贩。

她停下脚步,将秋荷拉到一旁,“你先回去,我自己穿过鬼市去找那家店。”

说完她转头看向亢,“你带她先回去。”

秋荷听了连连摇头,“夫人,这不行的,您一个人去,奴婢怎么能放心。”

姜知拍了拍她肩,“这种小场面你夫人我还是能应付的,你先回去,我一会儿就回府。”

看着姜知一脸认真,秋荷仍旧不放心。

虽说这些日子夫人确实变化很大,从一贫如洗到家财万贯,从深闺郡主到朝廷命官,姜知的能力的确有目共睹。

可姜知不会武功,那些人若是动起手,自家夫人可讨不到半分好处呀。

“亢。”姜知没打算再多话,视线转向旁边事不关己的男人。

“知道了知道了,秋荷姑娘你就放心吧,你家夫人可不是只有这些本事。”亢敷衍地应道姜知的话,伸手将秋荷拦下。

为了让秋荷放心,姜知还是顺手拿走了亢身上的佩剑。

姜知确实不会武功,这佩剑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等到秋荷走后,剑一下就杵在了地上。

揉了揉手,她将剑从地上捡起,拖拽着继续往前走。

剑鞘一路拖行,在地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划痕。

亢走后,鬼市的商贩再也忍不住了,纷纷上前向姜知推荐自己的东西。

“这位大人,我这里有大禹皇室祖传的药酒,包治百病。”

“药酒算个屁,我这里有蓬莱仙岛的长生不老丹,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商贩卖的东西可谓是五花八门,可姜知迟迟没有听见自己想要的答案。

“有月氏国的大米卖吗?”

“月氏的大米,大人看来还不知道吧。”周围商贩突然安静下来,只听得其中一人说话。

“知道什么?”姜知问道。

“这些年月氏水源短缺,稻田大多干涸,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