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在下不能回答。” 陈望愣怔了一会,似是在思索要不要承认。但心想也瞒不住魏渊。
魏渊倒没有再追问。
陈望不是爱权之人。看家中的陈设,也不是爱财之人。甚至不是惜命之人,
陈望这样的人能接受他人恩惠,要么是为了给岳氏伸冤不得不追求权力,要么是对他有过救命之恩。
“不过请小姐和魏大人放心,在下必然不会做任何对小姐和大人不利的事情。”
杨槐明自是相信他的话的。
而陈望虽有些心机,但心机不够深沉,再加上一片赤诚之心,很难保证不被人被人利用。
能够给予他权力又想要控制亲军卫的,无外乎是几个嫡皇子和齐王。会是四皇子吗?毕竟改编亲军卫是他的提议。
但是以陈望的性情,便是把他拉入刑房尝遍酷刑,想必也是不会说的。
“你不要再称她为小姐了,她现在是翰林院庶吉士杨槐明。” 陈望早就听说接管此案的是魏渊和杨槐明,于是点了点头。
“等到这件事过去,我会想办法让杨槐明去西北当地方官。” 听到魏渊的话,陈望眼神里透出了一些自责,刚要开口,却被魏渊打断:
“你不要多想,此事与你无关。只是京城对她来说太过危险。” 魏渊继续解释道,“你不用担心,她有功名在身,又颇有才华,只是年纪过轻还需历练罢了,日后自有机会回到京城。”
自那以后,杨槐明又装模作样的查了几次案件。
等到小暑前后,杨槐明就与魏渊一起来到了清凉殿面见孟晋丘汇报进展。
说是汇报进展,其实是请罪。
“臣参见皇上,参见太子殿下。”
到了清凉殿,杨槐明发现不仅孟晋丘在,孟直摇也在。
想必魏渊掐准了太子在的时候才与杨槐明一起过来,而在那之前他已经找过太子,说了些什么。这也在她的意料之中。
“杨槐明,连岳山的那个案子办的怎么样了啊。” 皇上见杨槐明与魏渊未携任何证物,看内侍的眼神,也没携任何证人,想必并未查出什么,遂先问了杨槐明。
“回陛下,臣无能,未能寻到幕后之人。不过臣与魏渊多次勘寻连岳山,都未寻得那‘怪物’踪迹,亦未寻得脚印、皮毛等怪物的痕迹。想起谷雨时节,雨多晴少,甚少有人上山,而那个时节正是西南药商喜在山上培育药物的时节,想是他们不相信踩到了某种药物才导致了一些幻觉,出现了惊惧的症状,以至于危及了性命。”
杨槐明一套假中掺真、真中掺假,倒也算得上是合理。
自先帝起,每年都会有西南药贩来到京城,这些药贩大多是偷偷潜入或以旁的身份在京城定居,极难追寻,这也是令朝廷很头疼的一件事。而西南的药神乎其神,毒也千奇百怪,一般人很难分辨。有时太医院的医正也无法辩其毒。
医正都无法辩出的毒,他们两个文臣怎么能在茂密的树林中寻得毒呢。
而那一段时间,上山的只有报案的几个百姓,办案的京兆府士兵,三法司的四位公子和一小队亲军卫,他们都出了事,除了由陈望带领的另外一小部分士兵,和后来上去的杨槐明与魏渊。
那几个百姓是体弱者,是陈望专门从暗处寻来的,西南有些毒对体弱者反而效果浅弱。
那就是前面还有毒,后面的毒就被踩完了,所以后面上去的人都无事。
杨槐明对自己的回答还算得上满意。
“启禀陛下,臣也无能,臣与杨槐明也请了太医院的张医正前去协助办案。奈何谷雨前后还有晴天,而那之后多阴雨天,很多痕迹都被雨水冲刷。” 魏渊接上杨槐明的话。
“那这么说,就是并未查出什么了?” 杨槐明一直低下身磕头,看不到孟晋丘的神情,但听着声音却没有感觉到愠怒。
即使没有查出切切实实的幕后之人,只要能与‘岳氏冤魂’的风言撇开关系,孟晋丘认为办案的目的达到了。
“臣无能。” 杨槐明与魏渊又给孟晋丘磕了一个头。
“罢了,你们下去吧。” 这是没有责怪,也没有奖赏。
杨槐明和魏渊正欲谢恩告退,但一旁久立的太子突然间开口了:
“父皇,以安和槐明都是博学广识之人,不如西北士子之事,问问他们二人的意见?”
“也好。”孟晋丘点了点头,“太子刚才与朕说,西北士子又在对西北的文化风气不满,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啊?”
自南北士子案后,西北士子的怨气早已少了三分,从未再闹过什么大案子。不过一些怨言却从未停歇,比如西北少名士而江南遍是大家之类的。
不过这些言论一直都有,从未闹到皇上跟前。
想必是魏渊近日寻了太子,添油加醋的说明了此事的严重性,才引得太子将此事禀告给了皇上。
“回皇上,臣以为,西北的文化风气略差,主要是由于西北少名士,西北士子无博学之人指点,才导致西北士子鲜有高中者。杨槐明出身西北,想必对此事更为了解。”
杨槐明立刻就明白了魏渊的话中之意,遂答道:
“回皇上,臣幼时,确难寻饱学之士指点一二,后幸有江南大家苏老先生在西北定居,对臣悉心教导,才让臣有为陛下分忧的机会。” 杨槐明又行了一个大礼,道:
“臣不才,愿返回西北,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比起使皇上愠怒将其贬至西北,自请至西北也方便日后寻机返京。
且杨槐明年轻,皇上不可能让一个年轻的进士常驻西北,否则更易引得西北士子的不满,认为朝廷故意不给西北士子高升的机会。
而且,魏渊也不会因为杨槐明贬至西北而自己还在翰林院,而引得旁人侧目。
实在是三全其美之策。
皇帝思索了一会,道:
“槐明自是有才,若能在西北为朕分忧,使西北更有才人出,当属大功一件了。”孟晋丘回首招来大太监,又道,“ 传朕旨意,着封杨氏槐明为安原府同知,兼任儒学教授,择日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