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我看文的口味奇怪有什么错!> 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2 / 3)

羡艳——书也都背完了,试也都考完了,终于不用熬夜学习加班加点了!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升职加薪了——

且慢!

……朋友,规培了解一下?

当你拿着几百块的补贴,干着医院里最辛苦的工作。

当你把连续全年无休当成习惯,当你将同事加班猝死作为常态。

医生这道崎岖的职业道路,方才露出了苦难的冰山一角。

做不完的手术,看不完的门诊,随时待命,没有休假。

挨打挨骂上砍刀,不知什么时候起竟成了家常便饭。吵闹混乱不敢管,感染的风险倒是与日俱增。

学医苦,不是苦在念书,不是苦在工作,是苦在要辛苦一辈子,却还是可能不被患者理解。

之前一位在晋江写同人的太太,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有段日子每天都可以看见她在微博吐槽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和真实故事的特稿大差不离:

“病人不可能因为过节就不生病,别的科室节日期间可能不收病人,也没有门诊,但急诊科绝对离不开人。

所以自从进这行,就注定了与节日无缘。

平常日子,只要上班,就得加班。准点下班是天方夜谭,交接病人、消毒、排队洗澡,怎么也得费上一两个小时,碰上难缠的家属、危重抢救的病人,那就没点了,我试过从早八点上到第二天下午五点才走,下班的时候想吐,脑子里有滴答滴答的声音,皮肤的触觉麻掉,感不到疼痛。”

就这样,还得不止一次听到病人的抱怨:‘有病人等着,怎么医生还吃饭啊,医生还休息瞌睡啊?’——医生最好是机器人,通上电就行。”

干这一行,入的是人间世,见的是众生相。什么奇葩怪事都会出现,什么人性真实都会毕露。

如今国内的医药价格体系有几个很鲜明的特征: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被严重低估;而与之相反,一些新检查、新治疗手段收费明显偏高,新药、进口药的价格也明显偏贵。

这些特征,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去医院看病,如果不买药、不做用到设备的检查和治疗,仅仅找医生实施诊疗的话,国内患者是不会喊贵的。

关于我国医疗服务的定价的诡吊与管制的僵局,我一个不了解情况的外行人没资格也不想过多评论。业内人士专业记者出来发声的为数不少,想知道具体情况则兼听则明为上,多去参考比对他们的陈述与意见吧。

不过,医生们微薄的薪水、糟糕的工作环境、时长和强度还真不只我们一家独属。事实上,按道理来讲,除了类似美国这样高度市场化的地方外,处在具有“公共服务”性质行业的医护工作者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这本书便仿佛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陈情表,用最轻描淡写的口吻记录了最荒诞不经的现实。

别担心,它并不沉重,也不屑于如怨妇般诉苦抱怨不断。就像它的书名写得那样,里面发生的种种滑稽事恶心又爆笑,微博网友诚不欺我,果然妇产科男医生都是一流的黄段子手。

同时你会莫名其妙地涨上很多你大概原本一点都不想要的医学知识。有用吗?非常有用,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

顺带一提,尽管国情不同,作品中充满了很多值得细思同时又细思极恐的点可供留意。特别是描写接生和私人医院具体情况的那几个段落,读完后大家多少心里有个数。

截出几段转来给你们感受一下我最近的快乐之源。我真的很想认识这位作者的语文老师了:

2004年11月12日,星期五

一位住院病人的血液测试显示有原因不明的大量凝块,这一次雨果终于爆发了。她一直私自服用从某个健康食品商店买的抗焦虑胶囊。雨果毫不客气地对她(而我也同时躺枪)指出,这种药会和华法林代谢发生反应,只要停止服用,她的血液凝块就会消失。她显得很震惊。“我以为就是种草药呢——草药怎么可能会害人呢?”

一听到“就是种草药”这句话,屋里的气温立刻降了几摄氏度,雨果叹了口气,甚至能从中听出深深的厌倦。显然,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心理战了。

“杏核含有□□,”他冷漠地回答道,“食用死帽蕈的致死率高达50%。自然的并不意味着安全。我家后院里就有种植物,你只要在它们底下待上十分钟准保没命。”任务完成,她直接把胶囊扔进了垃圾桶。

后来在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候,我问起那是什么植物。

“睡莲。”

2004年12月6日,星期一

我们医院的全体初级医生都被要求签一份反对《欧洲工时指令》的文件,因为它和我们的合同内容不太相符。这周我和H(女朋友)见面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却足足工作了97小时。

“不太相符”好像不足以形容我们面临的状况。要我说,我的合同简直是要把指令从深夜的被窝里拉出来,然后不顾它的尖叫和反抗就把它往水池子里按。

2005年1月20日,星期四

亲爱的毒贩子:

过去这几个夜晚,我们持续接收了几位年轻男士和女士——所有人都像脱了水的白薯干,因为低血压而导致身体崩溃,同时电解质水平高出天际。他们几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最近都吸食了□□。虽然有引发心脏病和隔膜收缩的风险,但□□不会对人体产生如此伤害。所以我很自信地说——假如说对了,我要求被授予诺贝尔奖,或者至少是英国骄傲奖章——你肯定在货里加了你奶奶她老人家的呋塞米(利尿剂的一种),试图以次充好。这么做不仅浪费了我的夜晚时光和医院的病床,而且你总是让自己的客人住医院,感觉也不是正确的待客之道。恳切建议你像其他人一样使用“粉笔”(□□)。

你忠诚的,

亚当·凯医生

2005年2月7日,星期一

刚刚轮岗到手术室,我就荣幸地遇到了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脱套伤。

病人WM刚满18岁,事发当天他在外面和朋友们玩儿。鬼混过一阵后,他发现自己正在一个公交站棚的棚顶上跳舞,当时旁边有根灯柱,于是他决定像消防队员一样顺着灯柱滑下去。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