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她的羽绒服和大白鹅孰美这个问题,傅祈年没有答案。
但她觉得,自己既然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那么面对这种挑衅,但凡是人都值得有三分怒气。
然后她就见到大白鹅大嘴里舌头上长的一排尖刺,瞬间怒气值就归零了。
傅祈年无助地张望四周想找人求助,目之所及却只有来来往往的孤魂野鬼飘荡。傅祈年赶忙拉住一个,你们这地方真是太危险了。
但是她怕鹅,鬼也怕她。一见傅祈年抓它,对方想也没想就玩命似的挣开她溜了,连带着还让她退后了半步。
见傅祈年退后,面前的大白鹅更加不依不饶。
眼看着170公分的成年人就要被70公分的鹅逼到墙角,它终于忍不住仰着脖子,得意地朝天空长鸣一声。
然后这鹅就被一把拧住翅膀、再一把握住尖嘴,轻轻松松地缴了械。
一个佝偻瘦削的老太太从鹅身后探出脸,上下打量了一下被一只鹅就吓得四肢僵硬的傅祈年,不禁露出鄙视的神情。
“现在的年轻人……”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自打读书的时候,傅祈年就是个只会在室内画静物、在室外画公园的弱鸡。和那些扛着几十斤设备上山下海,或者搞石雕铜塑、环境园艺的师哥师姐们,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所以她低头,为自己带坏其他年轻人的风评,感到由衷的羞愧。
不过她还是向老太太道了谢。
“这不当事。村里有个叫小石头的小男孩,刚刚找不着了。你要是方便的话就帮着附近一块找找,也是积善积德的好事。我年纪大了,没用了。”
傅祈年赶忙点点头,她是第一次见这个年纪还能徒手擒鹅的人。
老太太见状摇摇头,她是第一次见这个年纪还不能徒手擒鹅的人。
“算了,找不到也别勉强,照顾好自己。”老太太叹息着,“看到红婶的话跟她说,让她到我这里拿鹅。”
然后蹒跚地走回了自己那简陋得跟洞窟一样的房屋。
看着这样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在住,再回想方才倾巢而出的天生圩的村民,傅祈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天生圩虽然不大,可实际居住率和附近其他村庄相比,要明显高出许多。
来芒前镇的路上,她和徐谙看到沿途的许多房屋都被弃之不用,有时候甚至是一整个村庄都被荒废、杳无人烟。
当地缺乏稳定谋生的产业,继而人口流失,这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种必然结果。在这种境况下,人的故土之心往往就不值一提了。
可是天生圩却似乎是其中的异类,明明最贫困、反而却最安于贫困。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反人性的。
追求更好的生活,与其说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倒不如说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人选择压抑自己的本能、放弃自己的权利,至少有个原因吧,不管这个原因是好是坏。
傅祈年本想再回山庙看看,不过既然村里丢人了,那肯定还是先去找人,更何况现在天都快黑了,丢的又是个那么小的孩子。
不过村子虽然不大,村子外面却是绵延十几公里乃至数十公里的密林山涧。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更短。
深知自己短处的傅祈年,很难不担心找不到人再把自己搭进去,因此开始只是贴着村外围的树林走了一圈,没敢特别深入。
等这一圈走得七七八八,她自认为对村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就让一条不起眼的羊肠小道吸引了注意。
而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并没有没让她找到那个孩子,却意外地让她捡到一个大人。
“你怎么掉在这沟里啊?”傅祈年一边问,一边咬着牙、吃劲地把林献攸往上提。
好不容易连拽带爬上来的林献攸,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然后指了指地上的脚印。
脚印很小也很新,非常有可能是小石头今天留下的。
见此,傅祈年也想到,跟着这个脚印走,没准是能找到小石头的。于是两人鼓起精神一起往前走,直到看见脚印上了树。
陆路易走,水路难行,那树路该当如何?
林献攸踩着树枝往上爬,又匆匆踩着断枝跳了下来。
傅祈年抱着树干往上窜,又缓缓抱着树干滑了下来。
无奈之下,两人只好扒拉着沿途的草木寻找痕迹。然后经过二人不懈努力,很快就什么痕迹也找不到了。
“你怎么找到这里的?”既然找不到人,傅祈年索性聊了起来。
“我当时正好看到了村外泥塘里的脚印。不过冬天大部分地面比较硬,脚印也不是到处都有,要碰运气。”说着林献攸拨开一丛树枝,“你呢?”
“……往前走阴气重得不正常,所以我找着来了。”
短暂的沉默。
眼看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傅祈年问:“你想回去吗?”
林献攸笑了笑:“你和在疗养院那个时候一样,说着怕、但哪里都敢去、什么都敢做。”
傅祈年怪不好意思,又问:“那你是不是也和当时一样?”
看着不像能行的样子,但哪里都敢和她去、什么都敢陪她做。
林献攸点点头,接着提到:“村长和我说,明天是冬至了,村里都会祭祖和拜神。”
“整个芒前镇的习俗吗?”
“据我之前在这儿的了解,其他地方一般也就吃一碗汤圆。”
“还有更多吗?”
“吃两碗?再吃多了血糖会高。”
林献攸并不觉得自己在讲笑话,所以傅祈年想,应该怪自己笑点太低。
“也就是说,村里家家戴孝,并不是为了七太爷,而是为了天生圩村里才有的冬至祭礼。”
“嗯。”
“你来这里做地区的方志调研的话,应该会想看到这种仪式吧?”傅祈年思索。
林献攸对上她的目光,没有直接反驳,只是若有所思地笑了笑。
两人对视片刻,前进的动作也不禁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