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曹操从怀中取出了夏侯惇的信笺,递给了夏侯渊,夏侯渊迅速展开。 却见上面一行文字,触目惊心。 “这…这是?”夏侯渊的嗓音沙哑。 “呵呵。”曹操则冷笑道:“自从荀令君死后,这三年,许都城何曾安生过?这次倒好,元让竟在穰山中,在洛阳城内都发现了‘死士’,这是有人要对大魏釜底抽薪哪!这是有人要置我于死地啊!” 说到这儿,曹操的表情愤怒… 夏侯渊反问:“是…是陛下?” “虽未必是他,但至少是与汉庭拖不了干系?”曹操的一双眼眸凝成了一条缝,“孤…还觉得,这事儿或许与魏世子的争夺,也有些牵连!” 提到了魏世子的争夺。 夏侯渊忍不住再问:“那这世子人选,大哥是有意…哪位公子?” “哈哈…”这个问题让曹操笑出声来。 “大哥何故发笑?” “今日妙才问孤,让孤回忆起了那汉庭百官之中,唯独荀令君向孤提及过立储之事,荀令君建议孤‘立长’,却有一人建议孤‘立贤’!” 听曹操说到这些辛秘之事,夏侯渊连忙问:“是谁建议大哥‘立贤’?” “——墨迹犹存,斯人已逝,哀哉奉孝啊!”曹操感慨道:“就是如今,孤无法再问奉孝,他留给孤的‘立贤’二字,究竟谁才是这个‘贤’了!” 夏侯渊眸光闪烁,沉吟道:“大哥年轻时总是教授我,定国安民为贤,大哥的诸公子中,子桓、子文、子健三位最是年长,也最有才能,至于谁才是真正的贤才,大哥可要好好考察一番。” 呼… 曹操深吸口气,他朗声道:“子文不肯读书,到底只是将才,不如子桓、子健文韬武略,襄樊一败,似乎是子桓更稳重一些。” “可孤建立霸业,难免杀戮太盛,孤之后…魏当以宽仁,如此看来,倒是子健又更合适一分。” 说到这儿,曹操叹气道:“若非孤那冲儿早夭,何愁无储可立?” 一时间,曹操流露出巨大的伤感和疲惫的表情。 “大哥…”夏侯渊还想劝。 曹操摆手,“不提了,先回去了,回去了…” 说到这儿,曹操翻身上马,他勒马向南,最后回望了一眼这蜀道、这巴蜀、这蜀道尽头的天府之国。 呵呵… 又是一声冷笑,曹操的眸光幽深,他张开嘴,他的语意中寒意森森,像是带着无限的不甘与悲怆。 最后张口——“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复欲得蜀?” 这一句传出,那无限的不甘与悲怆混杂在一起,仿佛…汇聚成了一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画面。 这画面充满无奈与凄凉。 后世只道“得陇望蜀”是曹操的叹息。 可谁又知道,这话的出处,是两百年前光武皇帝刘秀西征攻克天水后,临走时,留下来的一封信: ——“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特别是最后两句,意思是: 每次应征入伍的军士,头发胡须都在战争的岁月中变白! ——曹操老了! ——曹操不得不服老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 长沙郡,荆州第一官医署门外,这里突然就聚集了不少人,准确的说是不少杏林中人。 每一个都凝着眉,望眼欲穿的望着医署大门。 有的愤愤然的高呼,“关四公子,哪有这医书写一半的道理?你这是什么意思?” “是啊…《瘟疫论》后面的部分是什么?你倒是写给我们看哪?” “没有这样吊人胃口的呀!” 俨然,群情激奋… 一副“刀在手”,“众人声讨断章狗”的既视感。 这样断章,虽不违反,但不道德! 哪有医书写到最关键的地方,戛然而止的。 这就像是一部读到一半儿,你特喵的给突然断了——读者老爷岂不会“如鲠在喉”?拿冻鱼问候你? 鲁肃与诸葛瑾也听到了外围的动静。 在诸葛瑾的搀扶下,鲁肃缓缓起身,也凑到门前。 “这是…” 有亲卫连忙解释:“听闻是关四公子给这些杏林医者每人发了一本医书,十足的精妙,却是在最关键的部分戛然而止…这不,这些医者都聚集在这里,要来‘声讨’关四公子?” 听到这儿,鲁肃淡淡的笑了,“这声讨什么?医书是关麟写的,他若不写完,这些医者有办法么?” 诸葛瑾回道:“话不能这么说,这小子不纯纯的吊人胃口么?” 鲁肃仿佛看穿了一切,“不吊人胃口,这些医者能来么?这些杏林中人一个个自诩清高,谁又会服人呢?不服人…又如何加入这官医署呢?” 尽管来的时间不长,可鲁肃还是搞清楚了一些事情。 这段时间,关麟在筹备荆州第一官医署。 可似乎,医者们颇为顾虑,加入其中的寥寥无几。 基于这个大前提,再看眼前的一幕。 鲁肃不由得感慨:“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 诸葛瑾笑了,“姜太公钓鱼,大都督对这位关四公子的评价可不低啊?他若是姜太公,那大都督是谁呢?” “哈哈,我是那愿者上钩的鱼啊…”鲁肃不假思索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