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与徐懿宁各回各家时,黄昏月初,天色已不早了。
徐懿宁从外面回到家中时,是悄悄溜进卧房的,虽说全家上下都娇惯着自己,但也不乏一些徐达夫妇的忠奴,会时时刻刻将自己的言行报告给主人。
“善德,我这里有一百文,你去分一分,赏给下人们吧。”
善德心领神会,毕竟还是要替大小姐笼络人心的,便拿了赏钱出门去了。
“姑娘,我看你今天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好事,往日出去玩一趟,也没见你这样笑盈盈,脸儿红扑扑的,哈哈。”
说话的是徐懿宁身边侍奉文墨的侍女慧明,她年长徐懿宁三岁,就也见得多些,当下徐懿宁这副模样,倒真有几分含羞的意味。
“我,有吗?”
可徐懿宁自己并没有知觉,原来那不经意的惊鸿一瞥 ,竟让那少年郎的模样刻在了自己心里,其实,徐懿宁过目不忘的本领并不仅限于读书,自小起,只要是她见过面、多看过几眼的人,那张脸就会被熟记于心,再见时往往会被她认出。
平日里饱读经史的她,竟在四下无人时,偷偷看起了藏在妆盒底下的闲书《西厢记》。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徐懿宁只轻轻吟出这一句,却无人窥得女儿心,看倦了书,又从书架里翻出了那部残缺不全的《烂柯谱》,仔细放在床头最显眼的地方,生怕自己忘了什么。
且说一众内侍在南京城内寻找了大半天,都没见到朱棣的身影,待朱棣自己回到宫里时,早已得知真相的朱元璋自是勃然大怒。
“我几次三番教育尔等兄弟平日要谨慎,不可单独行动,唯独老四你这个犟种,偏偏不听!”
朱元璋怒目圆睁,本就是浓眉炯目、不怒自威,此时的神情更令人望而生畏,众皇子也都聚集在乾清宫内,纷纷为老四捏了一把汗。
“父皇,您就饶过四弟吧,他年少无知,又是在功课完成的闲时,未曾闯下大祸,不过是孩童心性而已,今后严加看管就是了。”一向温和仁厚的皇太子朱标第一个出面劝解。
“四弟,快向父皇认错!”朱标平时就不少呵护弟弟们,是所有人心中的好大哥,而朱元璋也十分看重这个长子,可这次朱元璋却并不买账,只是让朱标退下,当着所有儿子的面语重心长道:
“为父不让你们随意独自出宫,你可知道我的良苦用心?”
朱棣天性耐不住深宫寂寞,这不是他第一次偷跑出宫,却是第一次被朱元璋发现。
朱棣跪在地上,低头不语,他虽然似懂非懂,却也略有耳闻,大明立基不久,前朝的诸多残余势力仍然蠢蠢欲动,远有北元贼心不死,意图重新南下光复大元,打探明朝情报,近有前吴张士诚的心腹手下仍在民间暗处顽抗,想要为旧主复仇。
无数双眼睛在死死窥探着朱家的每一个人,更毋论江山初定,百废待兴的年岁,世道总是不安定的,少不了不轨之徒,谨慎行事也是为安全考虑。
朱元璋平日生活起居都极为重视防御,宫内外设满护卫保卫安全,对自己的子嗣更是严加看管,不允许他们独自外出。
可朱棣年纪不大,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本就不是为了玩乐放纵出宫,而是为了在这南京城中真切体会一把百姓的生活,他已经学会了用宝钞买东西,学会了与贩夫走卒做交易,见识了市井之中的另一番热闹景象,乃至连京中一些商品的价值都一清二楚。
“父皇,儿臣并非为了闲逛,而是民间细事和百姓疾苦必须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才能了解,这是儿臣在宫中大儒那里学不到的,父皇曾教育儿子们要以民生百姓为念,儿子只是谨遵父命而已。”
朱元璋在朱棣众兄弟幼时,就常教育他们百姓生活不易,但却未曾让儿子们亲身体会过,这群皇子终究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朱棣这一番说辞倒是真正说到了自己心坎里,但君王自有君王的打算,却不是朱棣能轻易领会的。
“今后自然有的是机会让你们兄弟一品人间百态,不然,你以为我兴建凤阳中都是为何?你自以为外人没有见过你,就真的没人知道你是谁吗?你小时候的事情都不记得了?平日我是怎么嘱咐你们兄弟的?狂妄!”
朱棣听父亲提起小时候,也想起了八岁那年遇险的往事,只是那时毕竟是战火纷飞世道乱,如今天下已定,朱棣总觉得父皇多虑了。
“可是父皇难道忘了,儿子小时候,父皇就让我们兄弟出城远行,而不是在深宫里享福。”
朱元璋对几个儿子自小便苦心栽培,不愿让他们成为膏粱子弟,在朱棣小时候,朱元璋就令他们穿着特制的粗布衣和草鞋出城远足,一半骑马,一半步行。
“臭小子,那是有护卫相随,你私自出宫算什么!”
朱元璋很清楚,正因为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这宫中才不可能没有外间的眼线,自己的一举一动,乃至后妃子女的情况,那些眼线们更是一清二楚,因此平时他就常教育子女在宫中严加守卫,在外不离护卫,保障安全。
平日里,朱元璋对朱棣十分疼爱,也不乏欣赏,这老四自幼就满是勇武之气,不但在功课上出类拔萃,更是擅长骑射弓马。
因此,在朱棣十一岁时,朱元璋就将他封为燕王,封地就是前朝的旧都,又临近边塞的军事要地——北平,也只有朱棣这样有勇有谋的孩子才足以镇服,但他也深知这个儿子过于有主见,倔得像头牛一般,即使是在父皇面前,也常常是据理力争,令人头疼不已。
“陛下,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教训教训,杀杀威风也就够了,好了好了,乌儿,快来给爹爹认个错,没有下次了,嗯?”
在民间,越是轻贱之名,越有利于小儿健□□长,故而寻常人家都会给儿子取下一个并不文雅的俗名。
朱元璋起于布衣,自不例外,尤其是早年出生的几个儿子,都有这样并不好听的乳名,即使称帝后重新赐了儿子大名,可私下里还是惯于称呼几个年纪小的孩子乳名 。
当年朱棣生下来时,朱元璋夫妇欢喜之余,抱着这虎头虎脑的小婴儿沉默了。
“俺老朱也没有这崽子这般颜色啊……就叫他乌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