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天欲雪。
夜半子时,黄介村某户人家门梁上高悬起二只艳红灯笼。
房中,老嫂子对镜燃烛,取棉线为座上女子开脸绞面。
女子面上甚光洁,棉线未绞下何物,一张毫无生气的脸映入铜镜。
“你我也有缘,这算是第二回了吧?”
唯燃一根红烛,屋内晦暗不明,老嫂子扯着嘴角,“怎的,不理我?”
言罢,她捏了女子发尾便蛮力一扯。
到底是平日下地种庄稼的体格,转眼拽下把青丝。
老嫂子抖抖手腕,青丝散落,她阴笑道:“还敢给眼色?吃黄家二两米,就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想是听惯了此类言辞,女子神情未变,“芽儿不敢。”
“莫不是看在焯哥儿早逝的面上,能在我们家出嫁?”老嫂子啐了声。
上过妆,便取盖头蒙了女子面。
“指不定今夜就与焯哥儿一同入了土,可怜你年纪尚轻。”老嫂子不知从何处摸出块饼递至她盖头下边儿,“饿死不如饱死,留在里面吃吧。”
芽儿乖乖接了,将饼塞入袖里。
混沌夜深,无迎亲、无奏乐,她攀上暄芳老妪这家表亲后背,颠颠倒倒往‘家’中去。
壮汉道,“二回扮做送亲哥哥,见你是小姑当不成,又想做嫂嫂...不过,地里埋的嫂嫂也做不得数。”
芽儿顶着飘摇抖动的盖头,借引路人所掌之光亮,呆滞地数着地面一双双脚背。
分明子夜,黄介村仍有许多人家瞅热闹:农家大都配不起阴婚,暄芳老妪这遭,算是十里八乡头次。
脚背数不知凡几,道旁却莫有人声;
翛翛鸱鸮哓哓啼①,明明灯彩冥冥意。
两家之间不过半里,芽儿自盖头里见过双双履屩屐鞮,掰手指数过个十百千,终是瞥见屋口那棵歪脖子桑,回了平素的‘家’里。
门户前一对白挽联被火红灯笼映得莹莹放光。
正门开,芽儿两足落地,小盆腥臭浓血铺头盖脸泼来。
新娘出嫁往往以鸡血画圈赐福辟邪,芽儿这遭却与众不同,巫医凑了蛇虫百蚁碾成汁血,召鬼邪来侵,只为她能与焯哥儿更易神交。
汁血量小,喜服却被浇了个透湿。
芽儿抬脚踩入水盆中,忍受寒凉,任由这位巫医朝她念些发音诡怪的咒术。
堂内红烛摆成圈儿,火光扑簌,似鬼怪登凡齐聚。
焯哥儿尸身歪坐于屋内的桑木椅上,他一手垂坠袖外——苍白、较寻常略有些许鼓胀。
有幸他亡于秋末,天气转寒,尸身尚能存形。
巫医施过术法,示意芽儿出水盆拜堂。
焯哥儿无动作,诸般须由芽儿代理。
水盆凉意袭心,芽儿跨出后一步三颤,踱至尸身畔。
巫医唱诵诸阎王、冥官名号,令芽儿上香、下拜、三叩首;再唱父母高堂,上香、下拜、三叩首。
遂轮至与焯哥儿夫妻相拜,芽儿转身,唯见桑木椅上一双棉鞋包裹之足。
上回与介雄冲喜时便如此了,如今场景复现。
芽儿兜紧袖中饼,朝焯哥儿扑通跪下,额头连连砸于地面。
她早将介雄当做阿耶,将焯哥儿视为兄弟。
只是如今,物是人非。
礼成,焯哥儿被抬入洞房。
暄芳老妪将供奉偿清,送离了巫医,攥紧芽儿一双手,“神婆之言,阎罗有令,今夜新婚焯儿魂归,你需好好服侍他。”
“芽儿晓得。”她听闻自己如此答道。
暄芳老妪轻抚芽儿手背,“好孩子、乖孩子。”
芽儿尚且蒙着盖头,瞧不见暄芳老妪神情,只知自己被她一路牵引着,入了正房。
身后门应声紧闭,独留芽儿一活人于屋内。
她揭下盖头,轻嗅喜服血污。
屋内未有光,芽儿却能凭月色视物:焯哥儿平卧床上,面覆一层粉白,两颊上酡红胭脂,似为掩盖死人衰颓之状,却愈发可怖。
自别家借来的案桌上摆有交杯酒水,芽儿给两盏斟满,轻推焯哥儿臂膀。
焯哥儿那张上了妆的亡人面朝外一侧,原被强撑起的眼皮也重新紧阖一处。
人早早没了气,又怎能死而复生?
当年介雄阿耶亦是如此,拜堂前便一命归西,还冲个什么喜?
逃难路上亡人尸骨若尘土,如真有鬼神在世,为何无神仙临凡拯救黎庶?为何饿殍未成鬼怪报复佞臣?
瞧着焯哥儿,芽儿倒是不觉多怕,唯惧天晓时分暄芳老妪引人入正房,将焯哥儿入了棺下葬。
芽儿虽未见识过阴婚,但也知晓,女儿家阴婚后,是要随相公下葬的。
活人钉入棺材板,埋入土内......无病无害的,棺材里的活人如何亡故呢?
忽而间,芽儿肠腹一阵胡颤,忆及当年遭灾吃不饱饭的时日。
腹中空空,常年若蛇钻虫挠;饥肠辘辘,时时有烈火焚胸。
虽说是阿耶阿娘将她卖进了介家,但芽儿也无多少怨言,即使与介雄那已经半只足入土的老头冲喜,她也无甚么反对。
餐餐有饱饭,神仙日子。
但棺里就不是了——芽儿摸出老嫂子予她的饼,捧于夜光下左右端详,豕油香勾得她口沫不住涌出,腹内馋虫肆意妄动。
几根发换得一只饼,值了。
芽儿小心翼翼捧吃完饼,舔净饼屑。
喜服沾了血渍腥臭不堪,她脱去外裳,坐在床畔发愣。
老嫂子予她饼时说的甚么?
是了:饿死不若饱死,留在里面吃罢。
可她已经将棺材里的粮食吃了,不得在棺材里饿死?
芽儿起身绕着供桌打转儿,再三瞧焯哥儿那张死人脸。
暄芳老妪还令她伺候焯哥儿呢,一个亡人,能怎么伺候他呢?
芽儿思忖,焯哥儿合该进棺材,但自己不该啊。
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