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爬坡岁月> 实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实习(3 / 4)

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也深深地感染着他。每一个来找他的孩子,都竭尽所能地显露自己的才华。有的是小歌星,有的是小画家,有的是魔方大王,有的是乒乓健将……他们或带来自己的作品,或现场展示,让实习老师大开眼界。

说实话,十个实习教师都来自农村,他们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童年。琴棋书画一窍不通,直到进入师范学校,才接触到一些体音美方面的皮毛。因此,面对这些多才多艺的小学生,他们真心佩服、肃然起敬,甚至因为自愧不如而自惭形秽。孩子们的谈吐也极不简单,电影明星和流行歌手的名字能叫出一串一串,好多都是实习教师没有听说过的。所有这些,让王加根极其震撼。他甚至傻傻地想,如果将来自己有了孩子,也要让他(她)像这些孩子们一样,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享受良好的教育。

二十天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回到孝天师范学校时,全校正在积极备战孝天地区师范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大赛。

孝天地区辖属的八个县都有师范学校,地区教育局每年都会组织这八所师范学校开展体育、音乐、美术比赛。主要是为了契合中等师范教育的特点,鼓励培养有特长的人才,弥补体育、音乐、美术师资的不足。各县师范学校也借这么一个机会,来展示本校丰硕的教学成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赛人员选拔其实比较容易,因为师范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类似的比赛和活动,体育、音乐、美术方面的尖子生总是那么几个。

孝天县师范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形式上模仿奥运会、亚运会或者全运会这些国际国内大赛的样子。有开幕式、闭幕式和颁奖仪式,各班都会组织自己的拉拉队。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广播里不间断地播报比赛盛况和通讯稿,为运动员呐喊助威。比赛项目当然因地制宜,主要的跑步、跳远、跳高,以及铅球、铁饼、标枪等投掷运动,遵循“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学校还会不定期地组织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因为没有足球场地,这项比赛就免了。每一项运动的优胜者,都榜上有名,学校都有记载。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种子选手,参加全地区师范学校的体育比赛,为母校争光。

逢年过节,孝天县师范学校都会举办大型文艺汇演。元旦时,各班还要举行迎新年文艺晚会。吹拉弹奏,唱歌跳舞,小品相声,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有文艺特长的学生便会脱颖而出。

美术人才当然是通过书画展览来发现的。让不少人倍感吃惊的是,今年带队参加美术比赛的辅导老师,竟然是在学校里极不起眼的图书管理员。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平时就表现得与众不同。每天早晨,学校的起床号还没有吹响,他就一个人在操场上的环形跑道上慢跑。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到了学生们做早操的时候,他又跟着一起做,或者到办公楼楼顶平台上打太极拳。

孝天县师范学校没有图书馆。去年新办公大楼落成后,才弄了个图书室,不知从哪儿调来了这么个老头儿当图书管理员。他恪尽职守,对工作认真负责。遇有学生来借书,总是主动介绍推荐,并且百挑不厌。到了该还书的日子,他就逐个班地去催,甚至直接找借书的学生。如果发现图书遗失或者损坏了,就要按规定赔偿和罚款——跟包公一样铁面无私。图书管理员还兼做着报刊和信件收发工作。从邮差手里接过大包小包的邮件,他就有条不紊地开始清理和分派。首先根据订阅清单把报刊杂志塞到各班的信报箱,再把信件按收信人地址逐一分发。如果是挂号信或者电报,他就会把收件人的姓名写在小黑板上。干完这些分内的工作,他又拿起扫把,打扫办公楼前的卫生,给花坛里的花草浇水。谁能够想到,这么一个从不显山不露水的平凡老头儿,竟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孝天县师范学校,如果一个学生在体育、音乐或者美术方面出类拔萃,那是很风光的。受人尊敬的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学生会干部。

只可惜,王加根在这些方面表现平平。

当然,跟他一样表现平平的学生,在孝天县师范学校里占绝大多数。这些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主要在文化知识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比方,期中和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在各学科知识竞赛中获奖。还有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业余文学创作。

各班每星期都会在教室后面出一期黑板报,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在大型节日来临时,会在校舍比较宽阔的墙面上举办专刊,或者举行赛诗会、朗读比赛之类的活动。学校广播站常年接受师生们的投稿。这些都是舞文弄墨者大显身手的舞台。当然,向全国各地的编辑部投稿,希望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属更高一个层次的追求,但能够取得成功的很少。

孝天县师范学校今年的“五一”“五四”墙报专刊,图文并茂,办得特别漂亮。其中,王加根写的散文《晨雾》最为引人注目,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这篇千字文前面驻足阅读,凝神观看。看着看着,大家就有可能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评头品足,甚至情绪激动,听说,还有人看得泪流满面。

这篇文章的文字是非常朴实的,但大家普遍觉得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并且对此作了各种各样非同凡响的解读。其实,王加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很多观点都是读者们揣摩和挖掘出来的。学校墙报征稿时,王加根正在鄂东北地质大队子弟学校实习。是前去看望他的方红梅和马静,告诉他学校要办专刊,他才把好几个月前写的这篇文章,托两位女生带回学校,交给专刊编辑。

特别神奇的是,这篇文章提出的很多观点,居然印证了其后发生的一些事情,而且吻合得天衣无缝,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写这篇文章时别有用心。

王加根解释不清楚,也懒得去解释。不过,他私下里也感到奇怪,怎么会一语成谶?未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命中注定?

因为这篇文章,王加根成了孝天县师范学校的焦点人物。

池中月执意把她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介绍给王加根,宣称那位语文老师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发表过不少文章。

王加根推说自己正准备毕业考试,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写作方面的事情。结果,池中月把那位语文老师带到了他面前。当时王加根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