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他死。他死了父亲会更难过。他还是得坚持活着,起码挣些钱弥补父亲,弥补一些是一些。
他只得只身南下,写诗赚钱。
未几,雍王收到昏服。看到那么多珠宝,大为震撼,这未免太隆重。他仔细一瞧,心里一惊。这暗纹跟他在亲耕礼上所着礼服的花纹一模一样。但是礼服平时不让穿,那件礼服他就穿过那一次。
他知道小婉儿的工作内容。直觉告诉他,这大概是她做的。于是到处翻找,终于在腰间会被腰带挡住的地方发现纹样中那极其隐蔽的小字。细细参详后,才知竟然只是祝福语“和和美美万事如意”。
他心情复杂,并不想接到祝福。但是小姑娘费心做的,要好好珍藏。
这昏服是那糟心的昏因中,唯一一件好事。
完昏后,他郁闷好一阵子,方才得知王勃的事。马上去信问候,并询问勃哥想要什么官职。但王勃固辞不受,决然远离官场。他只能暂时放弃。
另一边,武承嗣再次经受住考核。皇后提拔他担任宗正卿,依旧兼任秘书监。[1]
这样他的工作就变成:管理皇族宗室事务、兼理皇宫藏书。
皇后这样安排目的有二:一是继续锻炼他的办事能力。二是抬高他和自己的地位。宗正卿一职,按照惯例,是由李唐皇室宗室人员担任的,之前都是郡王之类的人担任。现在改由武承嗣担任。表明他在她心目中就是王爷,那么她们武家自然就是皇族,她就是皇帝。
这种暗戳戳的改动当然还不够。一段时间后,皇后发现皇上没有意见。她考虑再进一步。反正皇上的身体眼看一天不如一天。自己该抓紧时间进取。
她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地位,向皇帝的地位迈进。当然,她早已不想被看作是皇上的附属品,更不想跟皇上绑定。那就需要将自己从皇帝妻子这个身份中剥离出来。
于是决定利用之前李贤那件事。
她找到皇上进谏。
“陛下,您肯定也察觉到了。孩子们,这长大之后,是越来越喜欢顶撞咱们。臣妾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解决方案。研究诸多案例后才发现,孝敬这种品质靠书面教育是很难有好的效果的,还得靠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有效。”
“所以贤儿那事儿其实不能全怪他。我们在孝顺方面做得着实是不够好,完全没能感染到孩子们。他们会这样没大没小,主要就是因为,没见过咱们孝敬父母,心里自然就缺乏孝敬的概念,不懂得如何尊敬长辈。”
“臣妾认为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尽可能的尊崇先辈、做好表率。才有资格要求孩子们同样尊重我们。”
“媚娘言之有理,”皇上点点头,“但是父皇母后都已过世多年,只能修建佛像祈福。朕已经做了呀。”
皇后提出:“那种方式,孩子们体会不深的。”
“你是说该办祭祖大典吗?”皇上问。
皇后提出方案:“臣妾觉得先辈们的名号太过简朴,丰功伟绩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我们应该给他们上些尊号,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爱戴。”
接着她具体阐述:“当年祖父追尊帝号就向前追尊了两代。实在是太少了。臣妾认为起码得再追尊两代。比如追尊五世祖父-宣简公为宣皇帝,其妻为宣庄皇后。追尊四世祖父-懿王为光皇帝,其妻为光懿皇后。”
“高祖父-景皇帝、曾祖父-元皇帝两辈,尊号足够恰当,无需改动。”
“祖父-太武皇帝作为开国皇帝,功比尧帝,勋业如神。臣妾看追尊为神尧皇帝更合适。祖母-太穆皇后就追尊为太穆神皇后。”
“父皇文治武功样样上乘、至圣至明,只有文皇帝的尊号显然不够。不如追尊父皇为文武圣皇帝,母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2]
皇上听皇后安排得恰如其分,自己也乐得清闲。点头批准:“还是媚娘考虑周到,就按你说的办。”
皇后见铺垫完成,方才说出自己真正的目的:“陛下,臣妾还有个看法。臣妾认为光给先辈尊号是不够的,我们自己的称号也得改。我们这些小辈不该跟长辈们的名号同等。而且我们也得避他们尊号的号讳。既然先辈们已经称作皇帝皇后,我们就不该也叫皇帝皇后了。”
她说到这儿稍作停顿,卖个关子。
皇上知道她肯定是拿定了主意,很配合地问:“那该叫什么呢?”
“臣妾的想法是您以后就称天皇,臣妾就称天后。”皇后带着满脸的赤诚天真回答。[2]
皇上一听就明白了。皇后其实是想把他俩抬到最高。这样一改,他俩的名号才是最大的,比祖先都大。天皇感觉像是天上的皇帝,听起来比人皇可尊贵得多。
他当然是可以的。而且觉得皇后委实八面玲珑,时刻不忘尊崇他,还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这样的美女当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这主意相当不错,就这么定了。”他点点头,喜笑颜开,眼睛里满是赞赏。
皇后煞是欣然自得。皇上果然没有发现其中的陷阱,以为“天后”的意思是天皇的配偶。她叫天后很合适。
事实上。“天后”显然指代天的配偶,“天皇后”才专指天皇的配偶。“天后”还有一层意思是“得天命的君后”。它听起来附属性明显弱于“皇后”一词。绑定也是绑定的天,而不是皇帝。
天后成功制作一出皆大欢喜的局。
朝臣万民自此对她的敬称从“娘娘”变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