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郁很感兴趣,想学带英做个远程遥控搅s棍。
如果广东的造反形势很好,天地会很活跃,他不介意卖点枪炮过去。
枪炮上钢印就打上:
lee
经过战场检验的武器,才能暴露缺点。
……
紫禁城,
军机处章京,迈着小碎步一路直趋。
“皇上,苏州急报。”
60多岁的乾隆,抬起了眼皮。
接过太监转交的军报,摊开放在案上。
“嗯,干的不错。好,好。”
听到这话,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龙颜大悦,看来是喜报。
“朕早就说过,苏州府的问题不简单,区区白莲教能有这本事吗?显然是幕后有人指使。”
“咱大清的忧患,从来都不在外部,而在内。”
这话一出口,
在场的几位重臣都缩着头,不敢接话。
“堂堂朝廷二品大员,绿营副将,竟然是反贼!朕还真是小瞧了施令伦,高估了他靖海侯施家。”
“黄文运干的漂亮,能为朕分忧,肯办事。”
一旁站立的和珅,突然一惊。
这名字咋这么耳熟呢,啊对了,1万9千两那位。
职业道德,和良心不允许我继续沉默了。
他向前一步:
“奴才觉得这功劳是皇上的。”
“哦?”
乾隆顿时来了兴趣,坐正了。
你要吹捧朕,朕可就不瞌睡了。
只见和珅跪地解释道:
“若不是皇上乾纲独断,将原本属巡抚节制的苏州城守营交给黄文运节制,他又哪儿来的兵力平叛。”
“唔,和珅你起来说。”
“谢皇上。”和珅继续分析,“所以奴才斗胆揣测,皇上早就起了疑心,猜到这苏州府官吏内部有巨贼,故而埋下这伏笔。”
……
乾隆矜持的点点头,嘿嘿笑了:
“你们当时肯定觉得朕是瞎指挥,对不对?”
这话一出,大臣们哪敢接。
一顿彩虹输出,你吹我捧。
和珅一言不发,安静的站在一边。
乾隆开口了:
“你们都住嘴,听和珅讲。”
众人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位年轻的八旗子弟,心中恨不得刀他几十回合。
同一片天空下拍马屁,为何你总是拍的那么卓尔不群。
小小年龄,不学好。
和珅则是脸色平静,继续说道:
“苏州府频出骚乱,地方上无能为力。皇上慧眼如炬,隔着3000里,仅仅从奏报中就看穿了问题。”
“江南乱子层出不穷,秘密帮派哪有这等手段?定是江南官场出了问题。皇上不露声色,由着他们表演,得意忘形之时,才出手。”
乾隆开心的喝了一口碧螺春:
“朕执掌天下40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奴才们实在是愚笨,竟无一人看透皇上的圣心。”
众大臣连忙符合,是啊,是啊。
心里又把和珅刀了好几遍,混账啊,踩着我们上位。
“江苏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苏州知府,空缺太久了。让吏部拟几个人选上来。黄文运,此人似是个干员,又是贫寒出身,不朋不党,就破格提拔,署理苏州知府吧。”
“臣等遵旨。”
“还有兵部报上来的那些有功将士,着优照办吧。”
“皇上英明。”
“靖海侯一族,剥夺爵位,让施家族长自查自纠,过后报朕。”
施令伦只是旁支庶子,
所以乾隆会给施家惩罚,但是点到为止。
施家,不是文官。
一纸圣旨,全族皆乖乖跪下伏诛,认打认罚。
惹急了,有咬人的实力!
……
“于敏中,和珅,你们俩留一下。”
殿内,很快就冷清了。
“赐锦凳。”
“谢皇上。”
于敏中,也是老臣了,安心坐在锦凳上。
而和珅,则是坐了凳子的三分之一。
乾隆一边翻看详细军报,一边偷眼瞧着。
过了好一会,
他才开口了:
“于爱卿,苏州的平叛一事,你怎么看?”
“都是皇上运筹帷幄。”
“朕问你,你觉得施令伦背后还有人吗?”
于敏中的后背瞬间一层冷汗。
“臣觉得江南的官绅都是心向朝廷的,不会做出这种悖逆之事。”
“呵呵,施令伦不就做了?这么久,居然没一个人密奏报告朕,是真的都没看见吗?”
殿内的气氛顿时有些紧张。
于敏中的cpu高速运转,字斟句酌地说道:
“臣建议皇上可以派大员下江南,严查。”
和珅立马接话:
“臣不赞同于大人。”
乾隆笑道:
“那你说,该怎么办?”
“提拔当地干吏,肃清余孽。若是还不奏效,奴才请皇上四下江南。”
乾隆一愣,随即大喜,指着和珅说道:
“你知不知道,这是在怂恿朕铺张浪费,游山玩水。”
“奴才觉得,皇上每次巡游江南,于国于民都有大益。”
“这一路上的销可不少,多少御史上奏劝朕爱惜民力呢。”
“御史们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只看见了皇上的销,却没看到这里面的好处。”
和珅见乾隆脸色平常,继续说道:
“其一,是整肃吏治。皇上洞察一切,每次都会摘掉一些不合格官吏的乌纱帽。”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