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大清话事人> 第114章 你可以质疑老爷们的人品,但你得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你可以质疑老爷们的人品,但你得相(3 / 4)

兴修水利。皇上要视察的地方,工程自然上心。”

“其三,减免赋税,得民心。”

……

殿内安静了许久,

乾隆才幽幽开口了:

“朕的良苦用心,竟都被你看出来了。户部的那一摊子事,你也管起来吧。”

“奴才资质粗鄙,年轻冲动,怕管不好。”

“朕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于敏中心中恼火,早已看透了一切。

然而,他的立场不允许。

他是金坛人氏,在当地也是名门望族。

皇帝的每一次南巡,对于江南大户人家来说,都是噩耗。

因为,需要他们出钱!

官府一开口:

“自愿捐献。”

“诸位,这是自愿啊。捐1两不嫌少,捐1万两不嫌多。要让皇上在江南吃的好,玩的爽。”

要不说我泱泱大国,汉字博大精深呢。

光一个“自愿”,就能写篇社科论文。

江南的大户们,谁不是心里吃了二斤黄连。

脸上还要配合表演。

朝廷衮衮诸公真不明白吗?

不,都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于敏中也是一样,但是事关自家钱包。

只能采取不合作。

他早已老迈,但是皇帝不点头,他也不敢随便提出告老还乡。

每天上朝都靠人参吊着精神头。

宦海沉浮几十年,他早就看透了。

该赚的都赚足了,该找个机会急流勇退了。

迂腐,顽固,不懂圣意,就是他最想贴的标签。

只可惜,

虽然乾隆时不时训斥他,却还是用他。

……

和珅也松了一口气,

出了宫,坐上自家的马车,一路闭目养神。

前面自有顺天府的差役开路,

消息灵通的下属们,早就聚集在了和府门口。

“恭喜和大人,贺喜和大人。”

一个满脸横肉,看着有点雌化的家伙,小碎步走过来,

谄笑道:

“咱们户部空缺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主心骨,中午想请和大人赏脸,吃顿便饭。同僚们还要很多工作上的疑惑,求和大人指点。”

和珅略一思索,笑着说道:

“今天中午,我请,就在府里吃吧。刘全。”

“老爷有何吩咐。”

“巷子口那家做捞面的不错,多给点银子请人家到府里下厨。”

“啊?”

“快去啊。”

户部的众人也是傻眼了,不过没关系。

换一个角度,盛赞和大人的清廉。

做人要灵活。

新官上任,就请同僚们在和府吃捞面。

传出去,美誉啊。

然而,

这碗面忒贵!

十几个人捞面吃,吃完一共留下了3万两银票。

捞面师傅紧张的满头大汗,

头一次下面给这么多朝廷命官吃。

传出去,他这摊子也成了京城一绝。

名声,

就此逐渐打响。

从小摊子,开出了面馆。

食客们趋之若鹜,毕竟你可以质疑老爷们的人品,但是你得相信老爷们的眼光。

……

李郁也在呼哧呼哧的吃面,和范京面对面。

这是一间巷子里的小面馆。

店主惨淡经营,慢慢打开了名声。

虽不是高档酒楼,所做的时令面却是一绝。

从三虾面,大肉白汤面,到蟹黄面。

店内只有他们俩人,

店主拿了2两赏银,回避了。

店门口,站了6个护卫,巷子口还有2个骑马的。

范京吃的快,

一抹嘴问道:

“军师,现在你出门怎么带这么多保镖?”

“坏事做多了,心虚。”

李郁夹了一口醋泡姜丝,头也不抬的回答。

噗,范京差点破防。

虽然是大实话,可也太坦率了点。

“这次,再给你升一升。去吴县做个典史。”

“吏部会批吗?”

“放心,这次是借东风,他们不会驳回。”

……

清朝的一县,

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是命官,朝廷任命的。

所以,典史也被称为“四爷”。

属于县衙里的

在李郁眼里,

比什么肥缺都实惠。

可以掌控武装,公开蓄兵。

“那石湖巡检司呢?”

“从底下挑个人顶上,这位置不能让给别人。”

“岂不是又要钱了?”

“不必,让黄通判,哦不对,到时候该叫黄知府了,让他帮忙。”

“军师,黎巡检想往上挪一下。”

“行啊,他能出多少银子?”

“回头我再问问他。”

李郁吃完了最后一口面,顿感浑身舒畅。

突然,

远处传来了嘈杂声,呐喊声。

巷子口的骑马护卫立即赶来,禀报道:

“那边着火了。”

李郁走到街道,发现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有护卫在前面开路,

他很快就走出了巷子,看到了起火处。

是一处仓库。

白胖的掌柜,满地打滚痛哭流涕。

救火的伙计,也不敢太靠近,火势太大了。

……

救火只是做个样子,对付不了熊熊大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