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新鲜或者说已经有些微微发臭的大头鱼,老北京穷人有专门的吃法。
原本乌雅氏也不懂,还是几个邻居大嫂传授的。
乌雅氏聪明一学就会,试过后,三人吃了都觉得不错,比这过年的红烧鱼可香多了,起码有鱼味道。
先把鱼开膛,清理干净内脏。
手脚必须要快,原本鱼腹内腥味就重,这还放了几天。
现在鱼内脏都有些烂了,味道直冲脑门子,身体差些的只怕都得背过气去。
乌雅氏拿着半把剪刀,三两下清理完,又仔细刮去所有鳞片。
将鱼在清水中反复泡洗,以确保彻底干净,要知道鱼身上的黏液是最容易发臭的,这要是洗不干净,后面一切全都白忙。
将鱼挂在通风处,稍稍晾干水分。
乌雅氏此刻,赶紧把灶上的火生起来,趁着火头不旺的时候,把铁锅往灶台上一坐,撒入大粒盐,还有一小把花椒。
三翻两炒,花椒焙出的辛香气冲淡了厨房的鱼腥。
将花椒盐取出放凉,锅里倒入小半瓢冷水,盖上盖子。
在等水开的功夫,乌雅氏用花椒盐把鱼里里外外擦一遍,看着还剩了点,一股儿全塞到鱼鳃里去,这地方腥味最重,又切老姜砸大蒜。
见水开了,连忙在锅里放个大盆,盆里铺满了老白菜叶和白菜帮子,将鱼放到盆里,上面再覆上白菜叶。
盖上锅盖,铁筷子在炉膛里扒拉几下,让火头更旺些。
急火蒸了有半盏茶的功夫。
乌雅氏左手捂住口鼻,右手一揭锅盖。
顿时厨房内弥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奇怪腥臭味。
乌雅氏连忙溜出门外,冰凉夹杂着沙尘的空气,此刻异常香甜。
片刻后,厨房内味道散尽。
乌雅氏右手在鼻前扇风,颇为期待的走进厨房。
将鱼盆从锅里拿出,揭去上下包裹的白菜叶子。
刚才猛火沸水已将鱼的腥臭味全部逼出,全被白菜叶吸走。
这时候的鱼就可以吃了。
扔掉菜叶,将锅刷净。
放油,大料炒香了,再将鱼放入,两面煎至金黄。
倒点酱油,再来一勺豆瓣酱,放入白菜粉条,再坐上个笼屉,里面是方才已经捏好的杂合面窝头。
半柱香的功夫后,一锅出!
在大杂院里,这是难得好吃食了。
平时大伙都是白菜帮子熬老豆腐,搁点虾米皮算是开荤。
这大头鱼虽然有点臭,可也是正经的肉啊。
再说南方不是还有个叫臭鳜鱼的名菜么。
载汇喝了口鱼汤,不鲜,可鱼肉味道挺足,他很满意。
左手捏着窝头往嘴里送,右手也不闲着,夹了筷子鱼肚子肉放到儿子面前。
左右开弓是饭桌忌讳,曾经载汇对这些老礼儿奉为圭臬。
庚子年之后,那就去他妈滴!
守老礼儿又如何?
能把洋人给吓出去,还是能在拳民面前抬头走路?
但凡能换个窝头来,载汇也愿意。
这老礼儿就是个屁!
载汇愤愤的想着。
“哎,儿子,吃啊,今天这鱼香啊,好手艺,好手艺……”
载汇扭头一看,自家心肝宝贝还盯着那猪八戒看呢。
天黑了,家里为省钱,就吃饭桌子上点了盏油灯。
两个条灯芯同时燃着,凸显这家的阔绰。
真穷人,那就摸黑吃饭吧。
话说回来了,能吃口晚饭的,那也不错了,勉强算得上小康人家。
当天晚上,金溥佑死活不睡,乌雅氏无法,只好把那个面人儿插到床头柜面板的缝里。
金溥佑看着猪八戒,好久才不知不觉的沉沉睡去。
载汇这边翻来覆去睡不着,孩子小,能有个面人儿就是天塌下来也管不着,可一家之主得给家人找饭辙啊。
只是,这大清都没了,饭辙又谈何容易?
一连三天,金溥佑就和遭邪了似的。
吃饭喝水都得爹妈叫了才动弹。
原本白天,他和大杂院的孩子一起出去捡煤核儿。
西六条胡同附近有几个澡堂子,每天都会清炉膛里的煤灰。
就有那大块煤,外面都烧成灰渣,可砸开后内里还是黑的,捡回去还能接着烧。
穷人家的小孩,每天掐准时间左胳膊挎个破篮子,右手拿把用粗铁线弯出来的小耙子,冲到煤灰堆上就是一阵翻腾,,运气好的话,这一天家里生活做饭烧炕就可以不花钱了。
这也是大杂院穷孩子们间的日常社交生活。
金溥佑仗着他爹当年靠会说洋话保住大杂院的“余荫”,在孩子堆里混得很是不差。
他性子像载汇,不爱出头,可就是这样反而让孩子们都敬他三分。
至少捡到的煤核儿,不会被别的孩子“不小心”踢翻,然后一哄而上,捡那散落在地的“无主”煤核。
金溥佑也不贪心,每次就捡小半篮,够自己家用一天就行。
其实捡煤核是次要的,主要是和小伙伴一起玩闹开心,再有煤灰堆刚从炉膛扒出来,还是热乎的,蹲上面虽然尘土大,但可比家里暖和多了。
晚上烧炕否则没法睡觉,可白天呢,厅堂里倒是有火炉子,但能不烧就不烧,没办法那家穷人不是这么过的。
金溥佑家还好点,若是真到了滴水成品的天气,炉子还是点起来的,可同院子其它小伙伴就没那么好过,人人手指头冻得和胡萝卜似的,得了冻疮后皮肤就会变薄,稍有磕碰就会破,而且还不会好,不停的流水流脓,非得等开春天热了,才能痊愈。
第二年冬天继续反复。
……
载汇看看这反常的儿子,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到了第四天,金溥佑倒是不发愣了,轮到载汇和乌雅氏发呆了。
因为小小的孩子竟然说要学捏面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