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走一些弯路是在正常不过了,大人要合理的看待。孩子需要打磨,需要一定的挫败感,需要撞上南墙再回头。没有经历过的孩子总是那么的好奇,自己没有走过的路总想尝试的自己走走。作为家长做好科学引导和后勤安全保障工作就可以了,有些事情孩子是要自己尝试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改变认知,积累人生经验,感悟走弯路过程中的每一个点滴。对自身心智的成长大有裨益。
作者本人我有两个孩子,大的女儿在高三,小的儿子在小学二年级。在对小的教育过程中我发现,两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完全的不一样。她们各个年龄段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共性的东西很多,但个性化的东西确实是不少。研究表明7岁的孩子开始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了。而且他不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这个时候的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做事事情来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助父母做家务不感兴趣。例如:早上起来穿衣服总是慢腾腾的;父母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叫吃饭很长时间就是不上桌。类似于孩子这些表现,大人不要急躁,不能对孩子吹胡子瞪眼。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思维空间。孩子经常会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有的时候还会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老师、同学、小朋友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科学性的引导,不是不走弯路而是我们要避免多走弯路同时也要适当的制造一些弯路。
刚上小学的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因为这个时候,老师或是同学开始用语言表达来评价一个人了。比如:喜欢你、给你点赞,你表现的真棒。
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表现的欲望,也是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在家里表现出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而且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归位,早上起床也开始叠被子了。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比如在显微镜下看东西了,再比如小雨滴了,吐沫星了。很多时候孩子会近距离观察,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这与孩子眼睛和大脑发育有关,正常的成长阶段。
我们要让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要开始建立道德感。不去拿别人的东西,不说谎、骗人,做错了事不去抵赖、推诿。要有意识地遵守规则,恪守无误。这个时间段也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孩子的心理也会出现问题,所以作为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要精心呵护我们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走好校园里的第一步。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些弯路是没有必要的,这与家长的认识和认知有关,与孩子无关。
8岁的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所以这阶段的孩子不能缺失母爱。孩子在这个时间段需要妈妈的陪伴,孩子会与妈妈分享他的思考、梦想、游戏等。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作、玩耍、聊天、读书、写字、看电视。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每天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放下我们放不下的手机,专心的陪伴孩子。今天的专心会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保障孩子平稳度过对妈妈的依恋期,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从这可以看到或是想象得到,有些弯路是父母给的,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给的。
我家老二今年8岁了,我发现他充满了探索与探险的兴趣,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他喜欢天文、喜欢地理、喜欢历史。喜欢问你为什么。开始和小朋友到没有父母视线的地方去玩,自己在熟悉的路径上行走,现在孩子还特别的喜欢地图。记得去威海刘公岛游玩时,他就对当时海战地图非常的感兴趣,还问:蒙古国不是中国的吗?这就是孩子的探索欲在增强。通过和孩子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来激发他的相关兴趣,这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就会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有数据研究表明8岁的孩子受伤的比例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对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很敏感的。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再单纯的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关注别人的想法了。这个时候孩子愿意帮助别人,也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孩子开始成熟了,开始长大了,对父母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从1到8岁孩子成长的轨迹来看,家长在这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无法替代的。
有很多家庭的孩子走太多的弯路,直接导致这个原因的就是父母。父亲走失了,母亲抑郁了,孩子狂野了。家庭关系不好,没沟通,没交流,没交集,手机控制了家庭,这样的家庭一定是问题家庭,弯路大于直路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