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石炭坝,或者说南苑示范新村举行的春社,则使用了古老的占卜方式,得出了今天这个距离立春一个多月后的日子。
自从汉朝廷迁到长安以来,只有官方举行了两次立春祭祀。
而广大百姓长期处于赤贫之中,宗族豪强们也朝不保夕,除了越发残酷地盘剥依附自身的农民,全部心思都放在扩张宗族部曲、加强坞堡修筑上去了,哪还有心思搞什么春社。
所以南苑示范新村的这次春社,可以说是长安周边这七八年来,第一次盛大开展的民间活动。
这也说明了南苑示范新村走出了艰苦的创业期,群众开始有了积蓄;同时他们对以后安定美好的生活。
也具有了一定的信心,才会“浪费”一些食物、金钱,以及时间,来搞一次庆祝、祈福的活动。
方飞虽然推出了《公祭令》,要拿回民间的祭祀权,但演变至今的春社,从本质上和一家一姓的香火祭祀完全不同。
而且方飞十分乐于见到所有民众都能参与的这种祭祀活动,还寄希望于这能取代一家一姓的血脉祭祀。
他《公祭令》中的里祭、县祭、郡祭,其目的和方式,和春社是十分类似的,只是少了些娱乐性,多了些庄重,相对更为严肃。
所以这种时隔多年,群众才再次自发举行的活动,有着各种方面的意义,方飞自然会大力支持,以至于百忙之中,也要抽时间前来参观。
同时他也可以借此查看现实情况,作为此后“公祭”活动的参考。
方飞的车队经过大汉综合学校时,沙宁带着几位老师也加入了队伍。
“将军,这是这个月的‘复联读书会摘要’,请你过目指正。”沙宁趁机向方飞递上了一叠用油墨印刷的文件。
在相对比较公开、正式的场合,比如有很多老师都在的办公室、会议之类时候,沙宁会称呼方飞的官职;但在马车这种比较私人的地方,他就会称呼方飞为“将军”。
“《宁缺毋滥,复联不可过快扩张》、《监察使是最适合复联成员的职位》、《王田令细节考据》……”
“我想去从军。”
“从军?你去从军,不是有点浪费吗……”方飞试图劝阻道。
现在朝廷在军事方面虽然还说不上对割据势力碾压,但也还没到需要所有人才都去从军的地步。
尤其是沙宁这种具有极强学习能力的人,似乎行政岗位更适合他。
沙宁已经十八岁了,如果他说想要从政,那方飞甚至会考虑给他安排一个可以得到锻炼的官职;可他却想去从军,方飞就有点不愿意了。
“我大汉人才济济,此前很多人不过是没有得到将军的点拨而已,不差我这一个;但我想趁着还年轻,去做点男儿该做之事。”
沙宁没有多说,只是强调了这是自己个人的想法,没什么利弊方面的考虑。
“……那好吧。不过你还得先干着,直到我找到一个能代替你做校长的人。”方飞思考了一会儿,答应了。
沙宁自幼失父,主见极强,也不喜欢过多地袒露自己心声。
比如他十二岁时就曾独自穿越数百里,为方飞送信,至今也未提过途中的艰难困苦以邀功。
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一件事,那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方飞不想用自己的权威去进行压制,也没有必要。
“谢谢将军。”沙宁表示了谢意,就想要退下去。
“稍等一下。你这个《复联读书会摘要》很有意思,我想让你以此作为基础,办一份报纸。”方飞微笑道。
“报纸?”
昆明池畔,苑门屯军故地。
最多的时候,周仓曾经率领了一万多官兵在此屯驻。因此这处营地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方飞带着两百多人创业之时。
当然,周仓也不可能为了这次屯驻,修建可以容纳数万人的永固营盘。
一是大军到了地方立刻就要入住,缺乏充足的时间来搞建设;二来也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因为军队总是在四处转战,能停留在某处的时间都不会很长。
因此当时的大多数人,还是居住在帐篷里面的。
周仓利用军队自身人力建设的一些房屋,也主要是用作仓储、办公、教学的功能性建筑。
现在的苑门屯军故营,固定的建筑和设施,大约能容纳一支三千人规模的军队屯驻。
这些房屋,包括在昆明池周边开垦的数千亩田地,从产权上已经转移到了义勇军名下。
而当初看守军祠的小吏,随后成为了“伤残退伍军人福利基金会”的负责人,再之后方飞又扩大了“军基会”的规模,为这个组织增加了一些掾吏。
所以在周仓率大军离开后,这处营盘就由留下的“军基会”负责管理。同时他们还需要雇佣村民,耕种耕属于义勇军的那些田地。
和出门四处征战比起来,这样的工作无疑是更为安全和清闲的。
但也不是说,军基会一众掾吏和少量士卒,就完全无事可做了。
因为他们还要照管军祠和陵园。
军祠的规模如今扩大了不少,而且可以说是苑门屯军旧营里,最为“豪华”的建筑了。
这是因为不少官兵,都曾经自发地向军基会捐款,指明要用来修葺军祠和陵园。
汉人“视死如生”,对于丧事、陵墓和祭祀都很重视,这也是汉墓多厚葬的原因。
军祠里现在常年有人照管,负责打扫、焚香,还要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属、袍泽。
而当初因为不够杰出,所以被调去负责军祠的苑门屯军“军祠吏”,如今不知不觉就成了一名重要官员。
他现在是“伤残退伍军人福利基金会会长”,不仅管理着整个营地和附属设施,手中掌握着大笔资金,还要负责所有伤退官兵的抚恤、福利,工作或学习的去向安排等等。
“现在正是植树的季节,今天务必要在陵园沿湖种完那一千颗柳树。我昨天让你去雇的村民,怎么现在还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