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将改革派和保守派折腾得起起伏伏,中间发生的事情不知道多少,但细细梳理就能发现,两大对立派别势力此消彼长都和青苗法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
像是这次,王安石暂时获得胜利,司马光被被压制在高官以外,韩琦的权力被局限在大名府,欧阳修直接退休回家,剩下能叫得出来名字的,只剩下一个文彦博。
可王安石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因为还有一群在宋朝说什么都无过的谏臣,他们是和韩琦他们合拍的政治搭档,所以和王安石也是站在对立面。
唉,我说得都累了,王安石到底是以什么样钢铁的心推行变法啊,这一个个能叫得出名的大佬都没有站队他。】
可不是嘛,剩下的那些所谓和他站在一块的,不是什么奸邪就是遗臭万年的臣子,苏辙倒是有自己的主张,但他官真不大啊,还有个老大哥在一边反复横跳,时不时还得捞一把。
【当时,韩琦他们倒了以后,出现一个叫人十分挫败的观点。
在变法之前,韩琦、司马光等人都是当世有名的君子,难道变法一出现,突然间一个都不例外的变成奸邪了吗?
是不是并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其它导致的呢?
这个反问差点把宋神宗燃起来的精气神给熄灭,不过这很显然是个诡辩。
君子和政治能力从来都不挂钩,政治上的‘奸邪’从来都不代表不是生活上的‘君子’。
再说啦,党争这玩意本身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输的那一方自然得消停点,难道每一次弱势一点的都得被冠上奸邪的名头吗?】
政治和生活本来就得分开,真要是当时的君子想要在政坛摸爬打滚,不是被当成吉祥物,那就是有人罩着随便说,否则还想要出淤泥而不染?
白日做梦来得更加快。
宋神宗之前也是着相了,一直在纠结韩琦等人的名声和风评,可政治要是都是君子的话,那庆历新政的范仲淹早就成功了,那可是被誉为君子党。
用奸邪君子本就是故意混淆他的感受,动摇他的决心。
但他没资格去责怪任何人,他们都有各自的立场,说到底,做决定的是他,是他对变法,对介甫不坚定。
【短短时间内保守派都相继被贬出京城,明面上看是改革派获得阶段性的胜利,但真的如此吗?
其实在这里已经把祸根埋下,再好的法令最终都要推到地方实行,后来变法的实行全部变了味道,很难能说和这些人没关系。
或许会有人说他们才多少人啊,可要知道的是,韩琦和司马光这些人在当时官场的名声,‘榜样力量’啊。
再直白点,官官相护不会因为人家贬出京城就停止。
当然,也有改革派这边良莠不齐的缘故。】
【接下来的变法继续进行,但这一段基本上不被人重视,可细细分析熙宁办法,它每一阶段都有它的用意。
熙宁三年王安石被提到百官之首的丞相位,他第一件事便是对科举动手,这里我还挺赞成,他把吟诗作对这些抛出去,着重经义、论、策,显然是为了改变宋朝的官场意识。
无论什么时候都说王安石变法很着急,可有都能明白他为什么着急,不得不加快速度。
宋朝周边从来都不安分,可一群君子做官做的把兵家当作凶器,这一点无法否认,无论是王安石变法前还是变法后,这群君子都能做出把国土王安石,还有宋哲宗吐血打回来的国土送出去。
他不着急不行啊,宋朝就跟别人嘴边的肥肉一样。
再就是宋朝官场环境很宽松,比如司马光他们居然活着的事情,换做商鞅,怕是早把人砍了,还在那唧唧歪歪。】
听得出来天幕的不满了。
赵匡胤无奈的叹了声气,要是皇帝坚定还好,不坚定的话,王安石的路会走得非常辛苦,心会非常累。
他都能预见到他日后的悲哀和被背叛。
【而且还有个随时都可能变卦的宋神宗,难道他不知道他太着急嘛,可是他没有时间。
“……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
改革科举和改良课本,意味着王安石基本上是和现有的官员全部割裂和宣战,培养出来的官员自然是和司马光他们完全不同。
所以,我们也能初步理解,王安石和反对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有多重,王安石要改革必须所有人跟上他的步调,统一思想。】
其实,不单单是和反对派,不要忘记,王安石手底下的变法派同样是一套科举班子出来的人。
性格确实刚毅,且没有给自己留任何的后路。
只不过,越是这般,越是可惜。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社会治安上,不管是有人蓄意挑拨还是主动叛乱,京城的禁卫军总不能和救火小队一样到处干活。
所以王安石推出来保甲法,每十家结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五百家为一都保,各自选出负责人。
用民间的力量去保卫民间的治安,当然,只要是王安石的法令就逃不过抨击,当时抨击保甲法最主流的观点就是他把乖宝宝的农民变得凶恶,不叫农民干农民的活儿,只会叫田地荒芜。
问题是,保甲法出来后社会治安立竿见影的好了许多。
其实反对也不是什么大事,一个法令的出台存在争议难以避免,但像是王安石这样一个都不落好的,不用去看他们的信仰,还是得看利益。
青苗法动了大粮仓,保甲法又动了一部分的军费开支,王安石的变法其实本身都在针对宋朝的三冗开刀。】
没有哪个法令是完美无缺的,但既然实施下来效果好,觉得不务正业也好,繁琐也罢,除非拿出来一个能服众且可代替的方法来。
不然光靠嘴皮子没有取胜的理由。
【做好这两个准备工作,接下来便是和青苗法同等重要但远没有它名声大的免役法。
说实话,这个名字很出戏啊,在介绍免疫法之前先来了解宋朝之前用的是什么法。
在这之前用到的是差役法,宋朝按照家产多少划分为九等,后面五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