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本来是想要给老祖们也看看后辈们的艰辛之旅,他们的好日子也不是一蹴而就,只不过到底底蕴不足,怕道不尽先辈们的拳拳爱国之心,终究作罢。
【老祖宗大家好,本来还继续给大家讲讲白月光这个专题,但思来想去,还是换个专题吧。
老祖宗们留给后代的文化遗产很多啊,其中不得不提到丝绸之路,它贯穿过去,后来又在我们的时代重生,考虑到各位老祖宗们都穷得发慌,还是讲讲这些务实的东西吧。】
百姓:确实穷的叫人发慌,只不过有种提前被后辈接济的微妙感。
皇帝们可务实多了,记录下来,他们一点都没不觉得磕碜。
哪个朝代都不富裕,有钱的也不会嫌多,能专门讲讲所谓的赚钱之路,他们肯定是求之不得。
【丝绸之路换个说法,可以是各大文明中心相互吸引的结果,说得有点文雅了啊。
世界上文明起源很多,各自都有各自的文明重心,别觉得这话像是废话一般,文明中心可不是谁都能当的,起码在丝绸之路上,有些岛国的面积有限,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掺和进来。
很有趣的是,我们祖先的文明中心就是围绕着黄河长江流域,其它文明的中心也是围绕着河流,围绕着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发展起来的文明中心,在大方向上和中华文明中心是一个东西向的走向,这就决定了陆上的这条丝绸之路是东西走向。】
巨大的地图展现在他们眼里,虽然他们都觉得还是自家的河名字好听,其它的都有些绕口,但瞧着走向也觉得有趣,还很惊讶,原来真有那么多的文明起源啊。
只有某些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扒拉到自己碗里的皇帝,看着辽阔的地域眼馋的很,能够像是他们一般衍生成文明中心,肯定很富饶。
天幕有句话说得对,有些先天的地理环境差的,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为何会叫做草原丝绸之路呢?
大家可以看看,这是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往西走可以进入天山以北的草原,这还并未结束,后面那些小红点都是一个个标志性的地点,这条路最终可以进入东欧草原。】
中间密密麻麻的小点展示了这条路的遥远和艰难,就是现代徒步都困难重重,稍不注意就会面临死亡,古人能靠着简陋的装备穿过,实在是叫人难以想象。
【河西走廊往东北方向走可以到蒙古草原,所以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还真不是胡说。
说到草原,自然少不了游牧民族。
说到文明起源,我们国家不能只放在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毕竟起源是多元性。
虽然老祖宗们打生打死互相敌视,但我们后辈是一家,说到底,打得再凶那也只是肉烂在自家,比起后面得清朝……
算了,不说那些不开心和晦气玩意。】
清朝:你别老是说一半留一半,我们惹你哪里呢?
始皇帝虽然不能理解后世得中原草原一家亲,但他更在意那句肉烂在自家,每次只要想到中原之地被外人觊觎践踏,心便平静不下去。
【汉族主要是占据着中原地方,和边疆得少数民族政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反正只要不是软蛋,基本中原政权有能力了,就想把领土扩一扩,甭管哪个皇帝,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别人锅里的。
但人家少数民族政权谁也不说谁,反正强大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挥兵南下。
有人问我们中国打打杀杀几千年,为什么不像是有些地区几十个小国林立。
我只能说,谁叫咱们老祖宗贪心呢,眼睛里根本容不下能和自己别苗头的,只要有就恨不得连根拔掉。
咱们始皇大大那是一打六都要自己做老大,三国的时候吴魏蜀哪怕暂时不得不僵持着,那都是完全没有放弃过把剩下两个吞掉,北伐、南下几十年里根本没停过。】
一群人深以为然,都当老大了怎么还能容忍有人在旁边杵着呢?
稍微长高点碍眼都要铲除,还几十个国家林立?
开什么玩笑。
【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虽然都是打打杀杀,但也有一些平稳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既需要和中原政权交涉,还要和周边其它的国家建立联系。
中原比起草原地区环境肯定要优越得多,尤其是农耕时代,但有趣的是,南方只会整形一些局限性的地域政治集团,很少会对国家实现颠覆性,其实就是皇帝窝囊点,不至于到国家覆灭的程度。
但北方政权就不一样了,秦、两汉、唐、元、明、清七个王朝,大家眼中的异族占了两个。
这还没算上西晋以后那段混乱的时间,汉人衣冠南渡,北方人家异族可是打生打死,仔细算下来,实际啊更长。】
很好,汉人的脸都挂不住了,确实,哪怕是地域性的政治集团,想要颠覆国家还是很困难,但人家北方胡人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有些“窝囊”的皇帝,只觉得天幕怎么每句话都在意有所指。
林书这次还真没内涵,只能说还有点自知之明,晓得对号入座。
【草原之路和这些少数民族政权脱离不开关系,提到丝绸之路,除了政治作用,剩下的就是巨大的经济价值。
丝绸之路的成型肯定是要有条件的。
第一,则是丝织业的产生。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名字就能知道主要流通的商品商品,但也不要进入到另一个误区,觉得只有丝绸。
毕竟算起来,哪怕是汉武帝时期,丝绸也不是什么广泛流通的物品,他照样穷得很。】
刘彻:说就说,干嘛又明着说他没钱,都是当皇帝的,除了被抢的大肥羊宋朝,谁能拍着胸脯说有钱?
赵匡胤:大可不必提他们。
【男耕女织就是古代传统的家庭模式,丝织业自然少不了蚕丝,关于养蚕的最早记载是《夏小正》中的三月“妾子始蚕”、“执养宫事”。
从朝廷的角度来看,在商周就已经设置了管理织造的官职——典丝,文献积栽的丝织品种类更是繁多。
咳咳,又到了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