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清梦醒> 第64章 不平衡的共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章 不平衡的共治(1 / 2)

载湉既然为帝,原来共治帝时期的共治模式也就得以延续,只是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和从前的势均力敌明显不同。

两宫依然共同听政,权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比之前共治帝的时候更强大了;四王的权力虽然依然举足轻重,却还是有很大的削弱。

而朝堂之上,固山大臣和西尼大臣的制衡更是被完全打破。绿旗集团和固山集团经过咸富、共治两代的南征北战,精英人士大多凋零;西尼普民则借剿灭太平光明国和绺子军的战绩迅速产生了湘军、淮军、楚军等多股强大的势力。虽然曾国藩主动交出兵权,诸将转为地方官员,士兵返乡为民。但是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却没有激流勇退之意,而是锐意进取,乘胜追击,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尤其是李鸿章,几乎被视为曾国藩和恭亲王势力的共同继承者,不仅其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而且尽管大规模的战事已经结束,淮军却根本没有遭到裁减,反而不断的增添新式武器,实力不减反增,事实取代了固山集团和绿旗集团成为黛青帝国最主要的主力部队。

尽管朝廷在名义上将淮军转为国家正式军队加以节制,可是事实上淮军仍然保留着团练的本色——下级士兵只服从于自己的直接长官,全军只效忠于统帅。至于朝廷、皇上,那是大帅效忠的对象,他们不管。

而为了平衡李鸿章,朝廷只有加大同属团练出身的左宗棠的扶持。

然而,一方面左宗棠太过于公忠体国,并没有像李鸿章那样极力发展自己的集团势力二者在势力体量上并不对等;另一方面,无论是左宗棠还是李鸿章,都是南土西尼普民出身。这两个和其背后的势力如果并存,还有一点制衡,那么黛青朝廷至少还能维持下去。一旦两者只余一个,那么无论是淘汰对手还是两军合流,都足以重组黛青朝廷现有的格局了。

对于这种不平衡的“共治”,两宫当然是很清楚的。

在所有的势力当中,两宫本身作为皇帝最亲近的保护人,当然也希望拥有最强大的权力,但问题在于她们根本没有足够大的能力去驾驭整个帝国。虽然坊间有“东慈有德,西慈有才”的说法,可她们毕竟是女人,局限性是非常大的。哪怕是听政,也必须加上一个“垂帘”才行。

正因为此,东慈才提到,要注意照顾老五和老六。

五皇叔惇亲王奕誴、六皇叔恭亲王奕訢。一个在德光帝的时候一直因为子以母贱而被长期忽略,甚至被“出继”旁支;另一个则怀才不遇,屡兴屡贬,如今已经搞到非常心灰意冷。

西尼势力尤其是李鸿章势力已经渐有一支独大之势,如果不加以制衡,后果可能非常危险。单单依靠左宗棠肯定是不够的,还必须强化四王的力量才行。

而四王之中名义上的七皇叔淳亲王奕譞实际上是载湉的亲生父亲,这个必须加以限制才行,否则随时都可能取代两宫。毕竟人家这个一亲爹,绝对完胜两个干娘。

至于九皇叔孚郡王奕譓,一方面他实在是对于政务没有兴趣,而只对赚钱热心,再者,虽然他在朝中没有太多势力,可是一个道末的影响力足以碾压千军万马了,李伯约据说也很早就和孚郡王府有所来往。

更何况载汲也已经入学了,假以时日又何尝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呢?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只能在奕誴和奕訢身上下点功夫了。

怎么照顾呢?

这还真是有点犯难了。

与其他几位皇叔相比,奕誴幼时所得到的关爱最少,教育当然也不够重视。所以奕誴小的时候也不大喜欢读书学习,结果就养成了奕誴粗枝大叶的性格,论到学识修养跟其他兄弟们的差距非常大。

但是这位人称“小五王爷”的惇亲王,却有着不同寻常的过人之处。

他有脾气,但是没架子。

脾气是对上的,不管是两宫还是其他几个弟弟,又或者朝中的大员们,他是一个也不惯着。只要有问题,当面就是点出来,经常搞得人下不来台,可是又拿他没办法。

但是对下的时候,这位爷可是真能弯得下腰。比如夏天的时候,他只要不上朝,那就是一件粗布短褂,再提一把大蒲扇。平常就往什刹海哪个凉快地儿那一坐,随便逮着个陌生人几句话就聊得跟哥们似的,毫无违和之感。到了冬天他也不会窝在王府里,反而时不时的裹上一件老羊皮袄,也不带随从,就老哥一个溜达的跑到下等酒馆,跟那些拉车的抬轿子的混在一起喝便宜的“二锅头”。他就这么在民间厮混着,结交了很多朋友,可是谁也认不出来他居然是堂堂亲王,两朝天子的亲叔叔。

也正因为此,人间百态,百姓疾苦,他是最清楚不过了。老百姓对朝廷、官员们什么看法,他也是明明白白,他查这些可不是为了去管制百姓,相反他站在百姓这一头,为民请命。

这样一个王爷,你能想得到,他在江湖中有怎样的影响力吗?

而奕訢,那就更厉害了,如果不是德光帝思维不正常,他本来是皇帝的最佳人选。如果他真的想要夺取皇位,其实根本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他。

可是他一心公忠体国,只想要振兴黛青王朝,并没有想要使自己“更进一步”。他得到的荣耀是他应得的,但他屡次所受到的打压,却不是出于公平。

由于孚郡王府推进了东土内务府势力的发展,两宫打压恭亲王的意志才有所缓解,保留了他的一些虚荣。

而在此之前,处于权力最巅峰时期的奕訢,可以说拥有了名义上不是皇权的事实上一切顶层权力。

首先,奕訢拥有议政王的头衔。这个头衔原本是黛青立国之初时的最高身份彼时有议政处,凡有大事都要在议政处召开议政会并做出决议。议政王是议政王大臣会议中地位最高的存在。翔隆五十六的时议政会被取消,连带着议政王的头衔也消失了。而为了表彰奕訢,两宫居然授予了奕訢议政王的头衔。

当然,这是一个虚衔,因为虽然恢复了议政王,却没有恢复议政会。

奕訢另外曾经拥有的一个身份,那可是实打实的实职。那就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掌管着对外的一切外交事务。

黛青自德光以后,深受列强影响,所以外交事务可以称得上是头等大事。掌握外交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