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其香。杂彼蕃芜,我心相羊。兰其如何?维霜及霰。时节晩暮,不我能见。”,勉强还说的过去。后面的“子不我见,我心则夷。悠哉以老,乐天弗疑。”,就是狗尾续貂。
崔涂《幽兰操》: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到每迟。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崔涂增加了“当路草”的故事,就有点儿跑题了,他是用了草叶来“续貂”吧。
至于王菲演唱的《幽兰操》歌词,其中增加的一些场景,“文王梦熊,渭水泱泱”,“君子之守,子孙之昌”,根本就不通,就是鼠尾续貂。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这样的感觉!
看来喜欢兰花的,也不一定就有文化,比如我。
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我们民族对兰花的感觉可分为两部分,三七开。
圣人的思想“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解”居多,可占七成。典型如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若美人折而佩之,好像更符合普通人的想法,否则多可惜。这叹惋之情,可占三成。典型如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欣欣空谷中,芗兰何青青。迟迟过白日,袅袅经秋风。晚凉香雾垂,明月露华重。一夕尽摇落,幽意竟何成。
还有李白,更直接,叹惋加不平。《古风·孤兰生幽园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虽经阳春化育,为何在秋月夜悲伤呢,李白总是记得把他认为美好的事物,都放在月光下晾晾。
悲伤,是因飞霜?红颜易逝,无人欣赏。
因为谁生于幽园,依靠谁笑对春风,为了谁馨香一瓣。
何梦桂《赠杨古澹》:南山有岑楼,岑楼髙落星。娟娟楼上女,悠悠抚朱绳。髙年猗兰操,翻作长短清。世无千古人,惟遗千古心。心长韵愈远,疏越难可闻。曲尽无人听,月髙风满城。以圣人之名,以女性的形象,演绎《猗兰操》,演绎兰花的精神,也别具一格。
风起落星楼,千尺南山巅。楼上娟娟女,悠悠抚朱弦。清意疏欲断,古韵细如烟。曲终人独立,城孤破月悬。
斯人如梦,人,就如这兰花一般。幽然开放,有何喜;悄然凋落,有何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