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还提供的信息元定义方式,信息象限与方向象限是叠加,所以在我们动平衡拟脑中,也可以直接采用这种叠加方式。”林久浩继续解释。
“叠加方式,什么是叠加方式?”刘工不明白。
“大家看我们多元关联拟脑信息元定义,其中,思维空间针对象限是按照分区标识的,信息元分在哪个分区,那么这个信息元就属于那个象限,而这种象限定义是用于思维行走,大家再看同一个象限,信息元的角度角度距离定义,这里可以把八个方向象限全部写进去,也就是在思维象限中的任何一个象限内,可以表示八个象限所有的方向,这是感知空间的坐标。”林久浩。
“哦,看到了,也就是我们可以把各个方向的力,写进多元关联信息元定义中的一个象限,虽然这些力在多元关联模型中的一个象限,但是信息元定义距离角度角度,其实已经表示了所有的方向。”刘工明白了。
“是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现有版本已经有这些功能了,具体应用还是要看实际情况,而且信息元的类型也很丰富。”林久浩。
“这里,标识就是对信息元分类的吧?”刘工。
“标识种类很多,包括坐标系的种类,还有信息元的种类,例如,属于静态信息元还是动态信息元。。。刘工,这个我们以后再讨论,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模型。”林久浩作为技术人员,很容易被用户带的越走越远,还好及时终止了。
“好的。。。对了,听你刚才的介绍,这个拟脑模型不只是一个,对吗?”刘工继续请教。
“是的,拟脑模型可以是多层脑,例如,刚才您说的重心力臂部分,就可以做成一个底层拟脑模型,而我说的核心信息元和力部分,可以做成一个高阶拟脑模型,先在高阶拟脑模型中计算后,输出结果到底层拟脑模型行动。”林久浩。
“这里怎么理解?”刘工。
“例如,机器人自己可控生成的力在【我生】象限,而不可控外力在【克我象限】,这是举例,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各个象限产生的影响,我们的处理方法不一样,处理的过程也不全一样,传导给动平衡的行动指令也不全一样。”林久浩。
“很复杂,确实需要具体分析,不过,原有的力信息元是按照方位加入三维坐标系的,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使用。”刘工。
“刚才已经讲过了,多元关联拟脑是可以接受多种坐标系的,而且在一个拟脑模型中,不同信息元可以使用不同的坐标系,也可以提供坐标系复用功能,完全可以融合到一个模型里面。”林久浩解释道。
“原始三维坐标系?我们直接定义力就可以了,这跟多元关联拟脑有什么关系?”一位工程师插话问道。
“哦,您可能搞错一个概念,多元关联拟脑技术是信息元互相关联的模型,而且六亲分类法是关联的技术种类,你们原有的三维坐标系输入力,但是,这个力不是力信息元,没有在广泛的力影响里面,形成多元关联关系。”林久浩解释。
“小李,你还陷在传统三维坐标系里面,他们的技术是关联,用影响关系把力信息元关联起来,至于用不用六亲关系,怎么用六亲关系,反而不是重要的。”刘工说道。
“哦,对了,明白了,关联起来。”刚才的小李。
“对,关联关系,但是,我们要做的是把所有的力定义为信息元,通过关联关系来表达相互之间的相对关系,并利用关联相对关系做计算。”林久浩继续解释,多元关联拟脑技术是采用相对关系做计算的。
“对了,我们还是接前面的话题,外力一起加入计算,这样就可以达到,【既有机器人运动力,同时存在外力的复杂情况下】,如果拟脑算出合力为0,就达到了动平衡。”刘工把话题拉到正轨。
“是的,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不断的去计算,就可以达到所有的运动过程都平衡,而不是现在做的固定流程。”林久浩。
“这个不需要固定流程吗?”一些工程师还没有完全明白在交头接耳。“不固定机器人的动作,想怎么做都行?现在的机械工程学和材料学也不允许呀!”也有工程师这样说。
这时,“安静一下,继续听。”宁老发话了,继续说道:“我可以理解,这是算法解放,原来的固定流程是固定平衡态及过程,无法适应多种环境,而小林的做法,是算法开放了,不受算法影响了,对不对?”
“是的,宁老,我们现在做的算法就是只要达到平衡态就可以去做,任何动作都可以做,至于怎么做能不能做,您们再规定。刚才说的机械工程学和材料学都需要,不过我们先把算法解放出来,并把算法做成自动计算的,以后机械工程学和材料学的进步,就可以直接体现在机器人技术上了。”林久浩解释了什么是算法解放了。
“听到吧,多换位思考,要从原有的传统思维里出来,我们把算法先解放了,然后可以等着机械工程学和材料学的进步。”宁老又把林久浩的解释说了一遍。
“是呀,多元拟脑是一个新领域,要进入这个领域思考问题,而不是在原有的传统领域里思考问题。”林久浩。
“林工,我明白了,算法解放了,这个多元关联拟脑让机器人有一个自己的动平衡脑,机器人自己去计算平衡问题。”刘工理解的最好。
“是的,刘工,剩下的就需要您们的工程师去用好这个拟脑,并让拟脑慢慢成长。”林久浩。
“等等,我还有问题,你再帮我们多建立几步,看看后面的怎么走,我还不明白。”刘工明显在沿着林久浩的介绍往下做思维推演。
林久浩只能在以核心重心信息元O为我元的三维模型里,找一个象限建立了一个关联元力A,然后在这个力A的三维坐标系里的生我象限,建立了力发生器A1。
“这么建信息元?”刘工仿佛以为自己明白了一些,其实,实际怎么用还糊涂着。
林久浩继续,在力A的三维坐标系里的其他象限,建立了一个关联信息元力B,又在力B的信息元三维坐标的【生我】象限建立一个分重心力发生器B1。
“这个力怎么跑到力A的三维坐标系里面了,这是怎么回事?”刘工又开始糊涂了。
林久浩也不解释,在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