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3§ 蔡邕髡钳徙朔方
《东汉书·蔡邕传》:……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议郎卢植素善邕,邕前徙朔方,植独上书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
这事的起因说来与中常侍程璜有关。
程璜的干女儿是阳球的侧室。
而蔡邕叔父蔡质与将作大匠阳球有嫌隙。
加上蔡邕的书奏中有提到程大人将为国患的言语。
这阳球就以此做文章。
他指蔡邕书奏中的程大人是程璜。
并以此为由,让程璜不如先发制人,免得到时被弹劾去职。
于是程璜让人暗中书奏,指控蔡邕和蔡质以前请托大鸿胪刘郃。
而刘郃不答应,蔡邕便中伤他。
七月十三,辛卯,刘宏看了中伤蔡邕的书奏。
于是就让尚书发诏,找来蔡邕辩解。
都官从事张恕,以此诏收蔡邕,并送入雒阳诏狱。
诏狱中,我们这十项全能蔡邕果然把事情前因后果讲的清清楚楚。
他首先提起请托之事。
当年刘郃为济阴太守时,蔡邕的属吏张宛休病假超过百日。
按汉法,吏员如果病休超过百日的,是要被免职的。
蔡邕并没否认请托之事。
但他指出刘郃当司隶校尉时,也曾请托让河内郡吏李奇为河南尹下的书佐。
现任营护,当时为河南尹的羊陟和侍御史胡母班不肯受托。
这刘郃看到自己请托的人不受重视,因而有所抱怨。
然后这刘郃便以羊陟是泰山党人并与时任尚书的蔡质互为九族之人,以此诬告羊陟和蔡质意图隐匿文书。
同时刘郃还请诏,拷问胡母班,指控说他与羊陟都为党人。
蔡邕和蔡质因此经常询问刘郃,让他拿出有关胡母班是党人的证据。
但刘郃拿不出来,渐渐心怀怨恨。
蔡邕认为,关于为张宛、李奇请托的事,并不需牵扯这么多。
这种休假的小事,并非结恨的原因。
而蔡家与羊家是姻亲。
又怎么敢明目张胆的帮助私党呢?!
其次假设如果蔡氏叔侄俩想陷害刘郃。
那便会依照程序告到相关台阁,写明前因后果,违反何条汉法。
不需要用这种方法。
这些本来没有什么事的,但却乱发指控奏书。
他愿就此事与刘郃当面对质。
接着蔡邕讲述,自己因为学问而受奖励,得以在东观做事。
可以在陛下面前奔走。
自己名字、长相、为人,陛下是心里有数的。
今年七月受诏到金商门,问灾异发生的原因。
并特地下诏书,再三启发,让自己讲实话。
但他实在是笨愚纯憨,只知尽忠,却没想到后果。
然后就上书指摘公卿大臣和受宠的臣子。
原本是想应对陛下的问题,消除灾异,进而进献建设太平盛世的方略。
但陛下没有意识到忠臣直言,应该保密。
就这样诬陷突然就来了,很多事情很可疑,很奇怪。
用尽心思害人的官僚,难道也是可以容忍的吗?!
特诏下达,要求百官上密奏,想改弦更张,除凶致吉。
但是现在是进言的不但没有被采纳而奖励,反而被诬陷。
希望大家都闭口不言,以他为戒。
看以后谁还敢为陛下尽忠呢?!
至于他的叔父蔡质,连连提拔,职位已经很高。
而他自己又深受皇恩,几次见访。
写匿名举报的人,想以此诬陷他们叔侄,破坏他们的名声。
但这不是为了举发奸人,也不是为了让朝廷受益的啊!
最后蔡邕说自己今年四十六了,孤独一人,有幸可以名列忠臣,死了也还有名声。
就怕陛下从此再也听不到忠言了!
他愚陋无知,罪有应得。
但以前的书奏答对,叔父蔡质并不知情。
他白发苍苍,已经很老了,没多少年可以享受了。
突然横遭逮捕,跟着蔡邕受罪,一同遭陷害,实在是冤枉!
令人伤心悲痛!
他进入监狱,可能会因为受酷刑逼迫,再加上用匿名奏报来催促。
到时他的情况,陛下哪能再知道呢?
现在他的死期快到了,用这鲁莽的辩解。
他只希望用自己的死,换叔父蔡质活。
那么当他死的那一天,就是重生之时啊!
希望陛下可以为百姓照顾好自己。
从蔡邕的自辩书可以看出,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无辜。
活脱脱的政治小白。
比如这刘郃,这刘郃是是河间王刘开家族的成员,当年推举刘宏当皇帝的刘倏是其兄长。
其兄刘倏协助大将军窦武图谋诛杀宦官,反被中常侍王甫等人谋杀。
比如指责刘宏,说他没有意识到忠臣直言,应该保密。
然后又不断强调,刘宏从此再也听不到忠言了!
诏狱考吏张静问蔡邕说:
“省君章云欲仇怨未有所施,法令无此,以诏书又刊章家姓名。”
“不得对相指斥考事,君学多所见,古今如此。”
“岂一事乎?”
大概意思是:
看你的自答书上说,虽有仇怨但并没有施行。
法令上也没有你说的这些,但诏书又有你的名字。
事情没有发生,便无法互相指责拷问。
你读过很多书,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难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