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英伦文豪> 第162章 东方神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章 东方神仙(2 / 3)

陆时给手下的记者和编辑布置了任务,拿到一系列准备好的采访问题,回办公室。

文章再往下,玛格丽塔表达了观点,认为二次创作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抹黑、丑化角色,不能从原剧情向外蔓生。

诗歌这种文学题材非常要求合情合景,搞个木出来,还得负责科普,想想就让人头大,

玛格丽塔正在等着。

“也许,可以朝这个方向考虑。”

“这个词造得好。”

办事员听了,差点儿笑出了声,努力板着面孔憋笑。

“这话可不敢瞎说!”

而文字就不具备这种特点,

读者在阅读时,肯定会下意识地觉得,那些对话经过了编辑润色、加工。

陆时听得整个人都麻了。

“那能叫害怕吗?”

萨奇又扫了眼玛格丽塔的全名,

玛格丽塔·维多利亚·费奥多尔·莱奥波尔迪娜,

办事员瞬间脸色就白了,笑意全无。

办事员没接茬,心里对这个观点却是认同的,

所谓“一力降十会”,

以《镜报》现在一骑绝尘的销量,没必要耍什么小心思,直接力大砖飞就可以了。

他可不敢在老板面前胡扯八扯、贸然建言。

陆时决定暂时回避话题,

玛格丽塔“嗯”了声,又将目光移向自己抄的诗,喃喃吟诵:

萨奇随手将剃须刀丢回水杯,发出“当——”的一声响。

“一个小时后,你和蒙德里安先生有个采访。”

“当然,《简·爱》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夏洛蒂·勃朗特女士早已仙逝。可即便如此,玛格丽塔小姐提出的‘改编’和‘二次创作’的概念还是值得探讨的。”

陆时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同时在《曼彻斯特卫报》和《每日电讯报》以专栏的形式进行连载,前者以天为单位,后者以周为单位,

办事员立即回答:“《镜报》关于昨天的事只字未提,但刊登了一版格式非常独特的文章,整篇看下来,有点儿像是对《简·爱》漫画的两名作者的采访实录。”

忽然,他瞪大了眼睛,露出无法理解的表情,

“这是……”

就这么过了一阵,萨奇摇摇头将脑中的各种想法清出了脑海,随后说道:“今天的《泰晤士报》买了吗?我要看看巴克尔那货是怎么报道昨天的事情的。”

玛格丽塔虽然不解,但最终还是没有多问,

她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那些问题上。

……

她吐槽道:“陆教授,原来你也有害怕的人啊~”

这种集会,对组织度的要求很高,

萨奇微微点头,

若改编,韵味又不足。

萨奇说:“就以福尔摩斯系列举例好了。如果有人对《最后一案》和《空屋》之间的空白期进行了二次创作,且大获成功,那道尔医生还能再写吗?”

“《镜报》呢?他们自己有没有报道?”

说完便目送斯科特离开。

他看向办事员,

二次创作。

办事员低头,没有吱声,

只有这一个单词。

他伸了个懒腰,

清晨。

萨奇笑道:“因为那样会在无形中砌一堵墙,反而堵死了原作者的路。”

他只是认为,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像自己做文抄公那样引发蝴蝶效应的,重大事件的发展需要历史契机、历史进程,同时也得量变引发质变,

“怎么了?”

陆时最终选《嫁人》,

一是因为这首诗本就属于英文写作,在合辙押韵上不会存在问题;

二是因为它比《致橡树》要直接,但又足够内敛。

“主编。”

萨奇仔细阅读,

但这也有好处,毕竟《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专业性太强,一周一篇,反而有助于读者消化。

——

陆时一阵无语。

办事员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玛格丽塔叹了口气,嘴巴开合却没有发出一丝丝声音,像是没有想好该怎么开口。

他微微挑眉,

“怎么?我们在《镜报》内部还没找到合适的信息源?”

玛格丽塔看他不说话,忽然“噗嗤”一声笑出来,眨眨眼,用有些俏皮的语气问道:“陆教授,你一定觉得我有一点儿幼稚吧?没关系,你实话回答就好。”

办事员推门而入,

萨奇将《泰晤士报》丢到了一边,

“浪费时间!”

萨奇来了兴致,接过了《镜报》。

陆时摇头,

“还是应该试一试。直接投放原始的采访稿,真实性更高。”

商场如战场,

有竞争关系的报社,互相安插间谍是最正常不过的手段了。

“我怎么听着你有点儿幸灾乐祸?”

看他这样,萨奇哪还不明白。

这首《嫁人》其实来自印度女诗人rupi kaur(卢皮·卡尔),其中,平等、独立的经典爱情观非常经典,至今被奉为圭臬。

“哼……”

陆时神秘地眨了眨眼,

“主要还是因为潘克赫斯特的大本营在曼彻斯特。”

“那必不可能。怎么能是‘有一点儿’幼稚呢?那是‘非常’幼稚。”

蒙德里安:你好。

萨奇说:“如此看来,小报这方面我们是永远不可能超过《镜报》了。所以,如果要发副报或副刊,还是得考虑专业性强的,类似《金融时报》那种。”

陆时便循着现代的定义,解释了一通。

他继续往后看。

《每日电讯报》总部,主编办公室。

作为中国人,他首先想到的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