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英伦文豪> 第163章 这老哥的脸也太大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这老哥的脸也太大了(1 / 3)

布莱雅路。

夏目漱石身前的桌面上摊开着《镜报》,

他正仔细阅读今天的访谈版。

另一边,陆时在投喂吾辈。

结果,小家伙嗅了嗅眼前的鸡胸肉,露出无聊的表情,甚至还很夸张地打了个巨大无比的呵欠,就好像吃腻了。

陆时揉揉吾辈的脑壳,

“你啊,是越来越挑嘴了。”

吾辈:“喵呜~”

旁边的夏目漱石从报纸中抬起头,好奇地问:“陆,你说吾辈为什么会越来越挑嘴?”

陆时想了想,回答:“不饿。”

夏目漱石哈哈大笑道:“你这个回答也太简单了。不过也是真理。”

陆时说:“伱看外面那些野狗,饥饿是常态,所以食物充足时必然会一次性吃到撑,也没什么固定饭点的说法,咱家这个小祖宗一天三顿按时吃饭,反而违反自然常态。”

说着,他将吾辈抱起来,

“不饿就别吃。”

没想到,话音刚落,吾辈就猛地前扑,叼住了鸡胸肉,“呜喵呜喵~”地大嚼特嚼。

陆时:“……”

夏目漱石:“……”

两人一阵无语。

过了几秒钟,陆时才摊手道:“刚才的话当我没说。对于吃货,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饿’的概念。”

吾辈可爱地眨眨眼,跑到了床底下。

陆时伸了个懒腰,看向夏目漱石,

“如何?”

说着,对桌子上的《镜报》点了一下头。

夏目漱石说:“这个新的访谈版确实颇有些新意,可惜只有文字,看不到受访人的表情,也听不到语气,否则,真实性一定更强,文章也更让人信服。”

陆时听了偷笑,

对方说的其实是电台或电视节目,

当然,那些也是能作假的,甚至应该说,作假才是常态。

但媒体人不会承认,

他们只会说,自己这么做并非作假,而是筛选,至于对受访人、访谈选题的筛选有没有倾向性,懂的都懂。

夏目漱石继续道:“陆,关于‘二次创作’,你是怎么考虑的?”

他的语气透着一丝丝严肃。

陆时愣了半晌,才想起《我是猫》和霍夫曼的《公猫摩尔之人生观》之间存在官司。

他说:“我跟公主殿下的想法差不多。”

电工大刘就明确地表示过,国内外的作家大概率都不喜欢二次创作,

他还以《三体》举例,认为里面有一个很容易拓展的主线,即云天明与三体文明的故事,没想到的是,有作家用这段剧情进行了同人创作,直接把路堵死了。

大刘对此很无奈,

其在接受采访的原话是:“当时也是没有经验,就留着以后准备写一个平行小说,现在就没有办法去写了。”

这里说的“没有经验”,应该指的是没预料放开版权的后果,

从这句话不难判断,大刘可能是后悔了。

夏目漱石沉思,

“这样啊……”

陆时摊手,

“不过,这种事对版权方来说本来就有利有弊。二次创作有很多是出于对原作的喜爱,有时候甚至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原作,就比如这次的《简·爱》漫画。当然,那不能算二次创作,而是合理改编。”

改编不是乱编、

戏说不是胡说,

从总体上看,《简·爱》漫画是很成功的。

夏目漱石又问道:“那么,对于这种事要怎么判断呢?”

陆时轻笑,

“其实,说来好笑,这既不是文学问题,也不是法律问题,甚至不是道德问题,反而是商业问题。如果二次创作的作者挣不着几个钱,还能为原作增加热度,版权方大概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夏目漱石点点头,

不过,看他还在思考的严肃模样,似乎是对这件事还有些想法。

陆时宽慰道:“你别想那么多。就比如《魔戒》,甚至不能算《尼伯龙根之戒》的二次创作,要说相似,只能讲‘两枚戒指都是圆的,这是唯一的共同之处。’”

这一句托尔金原话。

夏目漱石叹气,

“陆,你可真是了解我。知我所知、想我所想。”

陆时摆手,

“你走!我可不是王尔德先生。”

知道是玩笑,夏目漱石配合着做了个嫌弃的表情:(ˉ▽ ̄~)切~~

陆时借机换了个话题,

“说起来,我还是更关心各大报纸是怎么报道潘克赫斯特率人‘围攻’《镜报》总部的事。”

夏目漱石回答:“你看看这个吧,相对客观。”

递过来的是《每日电讯报》。

陆时翻着,读出原文:

‘女性运动势成燎原,她们中的不少人集结起来,在公共领域里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诉求,进而感染更多的人。’

‘过去,大部分诉求反应在政治、经济权利上。’

‘而昨天,她们也勇敢地表达了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想法,这种改变则体现为一个更为自信、独立和追求尊重的群体的出现。’

……

总体看下来,文章没有拉踩。

但陆时还是看得直头晕,

他甚至已经不知道《每日电讯报》到底是偏自由还是偏保守了。

神奇的是《每日电讯报》还高度赞扬了《嫁人》,认为这首诗描绘的爱情跟那些动辄扔燃烧瓶的女权主义者不同,温和又不失传统标榜的社会道德。

这是很有趣的现象,

一方面,女性看到了诗歌中的爱情观,要独立,无须终身不嫁,只要不做男性附庸的金丝雀便是;

一方面,男性看到了女权主义也可以是温和的。

双方妥协,让人想到著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