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林如海摇摇头,“有你陪着,说出去对为师也好。”
这杜云京也是有趣,见着陈恒上门,就拉着在翰林院门口大声交谈,生恐别人不识的两人关系。事后,陈恒问起原因。杜云京笑答。
吃独食在官场上可不是好习惯,陈恒的食量虽大,可也知道师母做这么多,必然是想让自己借此交好同僚,便请大家都来品尝一二。
“孩儿知道。”
独自偷了一天的空闲,陈恒原本打算去国子监还书再借。他手中拿着李贽开的特例,在国子监的书楼里可谓称王做霸,横行无忌。
陈恒却严肃的伸出手,指着林珏的文章,道:“珏弟,文章之道先有神,再有义。你如今写文,不必拘泥遣词造句,硬要在此处下笔,便是落了下成。左右不是参加科考应试,先照着本心,放马游疆,自己写个过瘾。等到养成习惯,再在细节雕琢更好。”
陈恒、林珏、林如海三人坐前一辆,借着路途的功夫,林如海也给学生讲起最近一些朝堂的事情。
以她们两位的聪明,应该不会听不出自己的暗示。贾敏心中想过,见宝玉连连点头,才稍稍放心些。
宝玉闻言大喜,忙把自己对楹联的鉴赏说了一通,个中看法确实说中提笔人的心思。只这一点也能看出,宝玉还是有读书的脑子的。只是平日全仗着自己喜好来读,更爱涉猎闲书、旁物,才至这般文不成、武不就的境地。
宝玉不知他这姑姑最厌恶自己的狐朋狗友,却也知道自己好心说错话,就改口道:“族中有个学堂。表弟若是想读书,不妨过去跟侄儿一道。我们俩互为良友,相互督促学业也不错。”他想了想,又道,“学堂夫子,为人虽然古板,可在教书上,还算尽心用力。”
见林珏脸上多有戚戚,陈恒也怕激起对方逆反的心理。十三岁的男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岁数。就道:“等你这几日文章写好了,我让柳兄带你出城骑马转转。有张有弛,才能更好的读书。”
话末,见气氛不错,宝玉就追问着:“不知这楹联是谁写的?竟有如此巧思,真叫人佩服。”
…………
“刚刚来时见表哥一直在点头,可是看着什么好玩的?若是喜欢,我跟娘说一声,让表哥一会带回去。”
“持行,你这是家里来人了啊?”
众人常在一个屋檐下共事,自然不会太客气。更加上早上李贽才派人过来传了口谕,将国子监借书作为赏赐。让那些原本眼红陈恒能面圣的人,见此也连连为对方鸣不平。
他跟贾宝玉还结着梁子在呢,这样上门,少不得要吃些亏。
林珏当即苦下脸,林如海在旁不住点头,“是这个理,你兄长说得对。”
“是。”林珏低头受命,其实他字写的不错,只是跟父兄一比,就落了几筹。林如海年岁长,好的理所当然。陈恒幼时,还要靠写春联赚钱。事关生计,也是好的无话可说。
“如此就好。”陈恒这才放心点头,有了宫廷工匠出马,等以后再拿了沈州的货料,秋浦街你可得争争气啊。再过一百年,工业革命都要来了,怎么到我这,点个科技树都这么难?
两师生对答的极快,一言一句中信息量甚多,只听的林珏头昏脑胀。好不容易下了车,他都未走进贾府,就拉着姐姐抱怨,“真不该跟他们一道,听了一路的公事,叫人想偷懒都不成。”
林家的下人刚到兵部衙房送过点心,周遭的同僚便好奇上前来问。这事本是寻常,不少京师本地的官员,常有自家人提着食盒送东西来。
贾宝玉听的迷糊,作声道:“表妹为何这样说?”他自觉自己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倒正常,可谁叫陈恒是个外地人呢,这还不得叫人稀奇一二。
一家人才走上台阶,以贾赦为首的荣国府男人,就热络的走出中门来,迎着这一家贵客。
“你这字真该练练了。”林如海对儿子的字体嗤之以鼻,他善画,陈恒又精于书道,两人都是文中翘楚,点评起来自然以自己为标准。
“夫人,给老爷和少爷的点心都准备好了,可要现在送过去?”
“之前有人在我面前说你官职低微。哼,他们未免太小瞧我杜云京了,我岂是趋炎附势之人!”
宝玉在贾敏面前,到是老实的很。乖巧的说着老太太想要见贾敏,又说家中备了宴席,随时等着给林姑父接风。
见问话的人跟自己关系不错,陈恒就答道:“最近确有一位长辈来京,他见我整日住在会馆不像话。就把我喊到家中暂住,关照一下我这个晚辈。”
“那么说忠顺亲王马上要去沈州了?”
简简单单几个字,既点了林姑父曾任地方父母官的履历,又赞扬了林姑父为官时的功绩和为人,心思实在是巧的很。看完联对,自然要欣赏下墨宝。
饭吃到一半,林如海才被李贽派人送回。师生二人相视一笑,等大家吃完饭,就一起携手走进林珏的屋里,检查起这小子今日的功课。
“这可是好事啊。”那人笑着点头,凑上来看向食盒,见里面的点心样式俱全、种类繁多,忍不住咋舌,“持行,你这亲戚真是有心了,竟准备了这么多东西。”
因这件无法言说的小事,众人的气氛又和睦许多。吃东西的时候,有给陈恒科普国子监的书籍,有说国子监的风气着实不好。
“这事不急,慢慢来就好。”陈恒替林珏辩了一声,书道贵在持之以恒,非五年、十年不见功力。后者当时露出大喜,大哥,你果然还是我的好大哥。
贾代儒要是知道宝玉在外头如此夸赞自己,不知该高兴成什么样。
“放心,陛下已经着内织染局办理。不日,就会有工匠启程往秋浦街去。苏杭两地的织造局,眼下还动不得,不过货还是照样得供。”
“是。”陈恒应过一声,又问:“那秋浦街的事情呢?”
衙门的东西能好吃到哪里去,大家吃的也是大锅饭。只有尚书和两个侍郎有独立的小灶。大家平日想要打个牙祭,都是派人去衙房外买东西解馋。
林家的书香之气,是藏在一景一物中。中堂上有对联一对,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