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458章 朱标,不希望朱棣回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8章 朱标,不希望朱棣回去(2 / 5)

六两,其实,只要出米五两,本店卖四十文就能保证收支平衡了,再加上碾米过程中,产生的糠麸、碎米糟米,总号在土桥村有自己的养殖场,这部分产生的附加利润十分可观……”

……

“二,总号和燕王燕藩的海商有合作,燕藩每年都要向我们提供,大批量的低价燕藩大米,燕藩大米价格,一市斤才二十文,几乎等于咱们大明稻谷收购价格了。”

朱樉、朱棡惊讶相互对视。

老四燕藩,如何做到,米价如此低廉!

纵观历史,也没这么价格低廉的米价吧?

店小二还以为朱樉、朱棡二人惊讶于他们价格的便宜,自豪道:“两位贵客,正是由于本店遍布金陵的商号存在,整个金陵范围内的米价,才能控制的这么好,其他竞争店铺,只敢加个两三文,据说,近一年,金陵之外,其他各地的米价,已经上涨了两成,而咱们金陵,因为本店存在,连一成都不到。”

朱棡、朱樉含笑看看满脸骄傲自豪的店小二。

这店小二恐怕不知道。

也恰是因此,他们背后的主事之人。

未来的太孙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金陵境内,与他们合作的乡土村社,大多是练子宁、方孝孺两人曾经治理过的县府。

这两人是朝中革新派的中流砥柱。

凭借曾经在两个县主政过,给当地百姓留下一笔宝贵财富,以及当地人脉关系。

才勉强让数百个乡土村社和侄媳妇的商号合作。

原本是整整两个县。

瞧瞧这些年,在保守派不断悄悄针对下。

两个县也只剩下数百个乡土村社,敢和他们商号合作了。

……

朱樉、朱棡足足在占地数百平的综合平价商铺,转了大约一个时辰,才从里面出来。

坐上马车后。

再次撩起帘子,看着百姓进进出出的店铺。

都有种感觉。

这特立独行的店铺,被无数古老的建筑包围着,艰难的坚持着。

哎!

朱棡放下帘子,叹了口气,“侄媳妇这个学习老四燕藩的店铺,就好像革新在咱们大明的处境一样,被腐朽团团包围着,让人看着,都有种压抑窒息感,真不知,老四把燕藩建设成什么样了。”

“很快就知道了,听说,老四依托马尼拉湾,建成了他燕藩都城,想来立国不远了,到时候,咱们都能名正言顺去瞧瞧,我估摸着,雄英此番成婚,老四就会邀请咱们。”

朱棡点点头,突然反问:“你说,老四会回来吗?这几年,明里暗里,咱们大明这边,可有人没少给老四使绊子,陈祖义算个什么东西,现在竟然也能与咱们大明商贸往来了,是不是等父皇不在了,大哥还要接受陈祖义称臣纳贡,把陈祖义所谓的陈朝,确立为咱们大明的番邦?”

大哥这一手,可太让人心寒了。

一旦陈祖义的陈朝被确立为大明番邦。

老四再打陈朝,就等于是打大明!

大哥与陈朝的交往,摆明了,就是先经济后政治。

不得不说。

大哥是个搞权术的高手。

围堵老四的手段,不得不称道一句漂亮!

“你说,这次雄英成婚,大哥想不想让老四回来?”

马车已经启动。

朱樉身子随着马车摇摇晃晃,摇头,“不想。”

这是姚广孝分析的。

“咱们大明现在什么样子,大哥心里没数吗?锦衣卫送回老四燕藩那些消息,也不知到底有没有夸大,有几成真实,但只要有一两成,燕藩就比大明兴旺,老四回来,不是打大哥的脸嘛!”

这些年,大明的确改善了不少。

乡土村社建设已经进入尾声。

海贸全面放开。

朝廷国库充盈。

百姓即便吃窝窝头居多,可也基本能吃上一口饱饭了。

青黄不接时,不用以野菜充饥。

形势不错。

但也要看到很多问题。

城池内的官员、士绅、商人越来越富有,而同处一个城池内的百姓,日子却越来越艰难。

要不是老四每年大批量送回廉价大米。

吃方面的物价得到有效平抑。

恐怕,生活在城内,以雇工为生,没有土地的百姓,早开始骂娘了。

乡土村社也遇到了问题。

官员、士绅、商贾联手,拼命压低价格,妄图以成本价格,将乡土村社百姓产出的东西收购到手中。

粮食还好。

现在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建粮仓。

可其他类似布匹、蚕丝、丝绸这些用于海贸的东西,这群人联合起来,拼命压价。

为什么,农村百姓,不学以前的土桥村,自己开店铺呢?

很简单。

绝大多数百姓没有这种眼界。

而有这种眼界的。

也被地方官府、士绅、商贾联手使绊子。

一群老实巴交的农民,根本无法把商业触手伸到城池内。

“伱说,大哥愿意让老四看到这些?更别说,现在城外那个半死不活的工业区了,听说父皇有意让辉祖,暂时从京营军务中脱离出来,取代吕家那个废物,主管整顿金陵工业区……”

……

“王爷,即便你对太子心寒,但希直知道,你对咱们中原,对咱们中原百姓有感情,为什么就不能帮帮中原百姓!”

徐妙云、乌云琪格、明霞、娜仁托娅、雍鸣一群孩子,听着书房内,方孝孺难过激动的声音,不由有些担心。

朱棣坐在书案后的圈椅上,靠着圈椅椅背,双手搭在圈椅扶手上。

看着方孝孺站在书案前,眼睛通红,泛着水光。

“随着乡土村社基本全面完成,中原各地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生活在城中的精英们依托商贸,变得越来越富有,而生活在城内的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