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崭露头角(1 / 2)

奏折是房玄龄写的,前面部分讲述各地最新的旱灾情况。

当念到房玄龄在绛州的所见所闻,以及罗列绛州一众官员罪状时。

王德顿了一下表情微变,随后一字一句念道。

“微臣巡查绛州发现,绛州刺史薛世良,绛州别驾王好仁......万泉县令薛一超等人,在旱灾期间勾结氏族贪污受贿。”

“把几条大河的支流堵塞住,致使下游百姓无水可用。”

“此外,经过大量的查证核实,绛州超七成官员存在腐败现象。”

奏折下面。

罗列了长长一串官员名单和所犯罪证。

王德足足念了大半个时辰才读完。

涉黑敛财,以权谋私,抬高物价,抢占耕地...等罪行。

这帮人基本都犯了一遍。

朝中不少重臣,在听闻被念出的名之后,脸色骇然大变。

上面所列罪状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太原王家和河东裴氏的族中子弟。

在绛州历练的年轻子弟全部被查。

王珪等人此刻是头脑恍惚,几乎站立不稳。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脸色铁青,手指紧紧地抓着椅子的扶手。

房玄龄在最后说道,搜罗的罪证于今晚秘密送到长安,李世民在等这些罪证。

他虎目往大殿扫视一遍,语气带着几分愠怒。

“绛州官员徇私舞弊之事后续再议,王德继续念吧!”

“是,陛下。”

王德看到下面的内容,终于有些好消息,脸上不由带着几分喜悦。

“微臣发现龙门县有破解旱灾之法,且千百流民流浪至此皆能饱腹,而这一切都是一位少年天才带领所致。”

“其一,龙门县令李敢德义有闻,精于政务,两袖清风,虽年高但身子硬朗,可挑重担。”

“其二,龙门县马家庄革新一种新的手段打井,打的井快而结实,龙门县和万泉县等部分村庄已经打好灌溉和饮用的井。”

“其三,龙门县马家庄收纳了数百流民,无论男女老幼皆是厚待,吃得饱穿的暖。”

“其四,龙门县马家庄传有诗五首...”

...

奏折里竟一连出现三次马家庄还有王剪这个名字。

大殿内所有官员都脸色古怪地看向王珪。

王珪也是一脸懵逼。

太原王氏虽然旁支众多,可王剪这号青年才俊他根本没听过啊!

有这么厉害的人,家族把他藏到一个破村子里,有毛病不是?

后面诗词的内容,并不在汇报的内容里,王德故此没读出来。

读完奏折的主要内容后,王德双手捧着奏折递给李世民,随后恭敬地退到一旁。

“好诗!”

看到奏折最下面的诗词,李世民忍不住赞叹一声。

奏折里,房玄龄把李敢,王剪以及马家庄都做了详细的描述。

李世民看了一眼,站起身来背着手说道。

“一个年方16的少年,一个乡贡都没上几年的人,竟然找到了解决旱灾的办法,还能让400多流民也吃饱穿暖!”

“你们都是朕的闳股大臣,为何连一个及笄之年的少年都不如?有人告诉朕为什么吗!”

真正清廉能干的官员,例如杜如晦和魏征之流,此刻是羞愧难当。

而王珪等把世家大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却是想办法如何把这个人挖过去为家族服务。

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为孔圣之后,学识渊博为人正直。

只见他顶着李世民的怒火,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

“陛下,既然旱灾有了救治方法,大家都可放心了,还请陛下把少年天才作的诗展示出来,让大家瞻仰一番。”

李世民虽然表面看起来暴怒,可心底终于平静安稳一些。

身后的王德接过奏折,高声念了起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好诗,真是好诗啊!”孔颖脸色潮红,大声称赞。

“此诗可流传千古!”杜如晦也点头评价。

至于程咬金等一众武将,简直听天书般。

感觉这诗写的好,又不知道好在哪里。

王德清了清嗓子,继续把后面的诗念出来。

大殿里除了朗诵声,没有第二个声音发出。

“此子大才啊!”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中书侍郎于志宁低声默念,直叹这首诗写得好。

兼弘文馆学士、秘书少监虞世南对于志宁说道“我看下一首写的才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国子监,弘文馆,中书侍郎,中书舍人这帮儒生直接在大殿上吵了起来。

“魏大人,你对以上四首诗有何评论?”杜如晦小声询问身后的魏征。

魏征可是集政治,文学,史学于一体的文人,诗词鉴赏能力直不会差。

往日他绝对不会私下低语,可今天他也被这四首诗给惊讶住了。

魏征小声说道“杜兄,四首诗都是上乘之作,首首皆是精品。”

“魏大人,看来我俩不谋而合啊!”杜如晦抚着胡须,轻声笑道。

李世民站在台上,满意地看着下方热论诗词的大臣,更是下了决心要开创太平盛世。

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歌舞升平。

这是王剪第一次出现在群臣的视野里。

“陛下,不是5首诗吗?还有一首还没说呢?”

程咬金不合时宜的洪钟声音响了起来。

“对对对,还有一首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