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轮到苏玉窈大吃一惊了,她从来没听说过这一茬儿。
世人都知道,建安二十二年,北狄人进犯边境,刚喜得千金的晟王带兵前往潼门关支援边境,在一次交战中,晟王带着一队人马追袭北狄残兵,不料中了敌人计谋,晟王众人刚追到一处山谷,突然涌现大量北狄人,他们退无可退,最终那一队人马全军覆没,晟王被万箭穿心而死。
宁梓鸢竟然说先晟王是被镇安王害死的,这让苏玉窈又惊又疑。
“是我姑母告诉我的。”宁梓鸢声音很低,表情很严肃,“建安二十二年,当时还是定北侯的镇安王谢必先驻守潼门关,边境战事告急,先帝派晟王率兵前往潼门关支援,在一次战役中,晟王中了敌人奸计,不幸罹难。这是一直流传于世间的说法。”
她顿了顿,又道:“本来众人都以为晟王是倒霉了点,甚至还怪他自己没有识破对方诱敌深入的
计策,可就在前两年的时候,这件事有了新的说法。说当时晟王率兵出关追击敌寇,是谢必先让他去的,谢必先驻守边境十几年,对那里的敌人和地形自然比晟王清楚,所以晟王便听了他的指示,结果就遇难了。如此,先晟王的死可以归咎于谢必先的指挥失误。”
苏玉窈静静地垂眸听着,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那一年先晟王虽然不幸牺牲,但他带去的援兵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先晟王死后不久,定北侯谢必先突袭北狄,亲手取了北狄首领的脑袋,致使敌军溃败,随后北狄退避三百里,边民终于迎来了安定。之后新帝登基,将退敌有功的定北侯谢必先封为镇安王,赐了封地,让谢必先带着他一半的军队离开了扎根十几年的边境,去到了南边的封地,剩下一半的军队继续留守边关,将领换了个遍。
皇上的用意无非是鸟尽弓藏,可为何如今又翻出
了先晟王的死?
长公主和苏明珩来往是否与这件事有关?
诸多疑问萦绕心头,苏玉窈眉头紧蹙,却听宁梓鸢说道:“长公主当然不会和杀父仇人的儿子,所以她和楚珵是不可能的。”
闻言,苏玉窈从飘远的思绪中抽离出来,无奈一笑,“可不可能的,横竖楚珵心里已经有了长公主,未必再容得下你。”
宁梓鸢有些不高兴地说:“那可不一定。”
苏玉窈把她的肩膀掰了过来,看着她认真道:“你何必苦苦单恋他呢?你这样空等,等到光阴虚度,竹篮打水一场空,多不值得。”
想到上一世宁梓鸢被迫嫁给一个比自己爹年纪都大的人,苏玉窈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把宁梓鸢当成最好的朋友,实在不愿意看她再走错了路,白白耽误了自己。
她的劝告宁梓鸢不知道听进去没有,宁梓鸢只呆呆地不说话。
苏玉窈叹了一口气,拉起她的手,这才
发现她的手心一片冰冷。
这事对她来说恐怕一时半会消化不了,但长痛不如短痛,早些醒悟是好事。
苏玉窈又揽着她的肩膀,柔声宽慰了几句。
二人又逛了一会,看天色近晚,便分别回了府中。
新年过去,北方却连月暴雪,京中突然涌入了大批的难民。
苏青霄身为丞相,近日忙的不可开交。他既要安抚民心,又要调配物资,确保难民们能够有吃有住,不至于在严寒中冻饿而死。
苏玉窈看着这接连阴沉的天色,吩咐着采怜:“药材和粥饭都准备好了么?”
她没有请示父亲,自作主张的决定开设义诊。她知道,难民们从北方长途跋涉而来,除了饥寒交迫,更多的是因为疾病而倒下。医者仁心,她不能坐视不理。
采怜看着大小姐坚定的眼神,虽然心中担忧,但还是点点头:“都准备好了,大小姐。”
苏玉窈微微颔首,随即吩咐道:
“那我们这就出发吧,采怜,你去准备马车。”
采怜虽然想劝大小姐不要亲自去,但知道她的性格,只得应下,转身去准备马车。
很快,一辆装饰简朴的马车停在了丞相府的门前。苏玉窈披上厚厚的斗篷,提着药箱,准备上车。采怜和春华紧随其后,她们也各自带着一些必要的物品。
马车缓缓驶入风雪中,虽然车窗外是漫天飞舞的雪花和呼啸的寒风,但车厢内却温暖如春。苏玉窈坐在车内,闭目养神,心中默默思考着接下来的诊疗计划。
马车在难民安置区停下,苏玉窈带着采怜和春华下车,她们立刻被一群难民围了上来,人们纷纷向他们诉说自己的病情和苦楚。
苏玉窈微笑着安抚大家,然后开始为病患们诊治。她仔细询问病情,认真把脉,然后开出药方。
正在这时,面前纷纷攘攘的人群被一群士兵分开,苏玉窈抬眼,微微皱起来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