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章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 / 5)

新式陆军,似是一个倾向改革的人。”

“早在改革开始之前,就已经聚集了一批守旧派势力商量废立光绪了。”

“戊戌变法失败了,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新政,除去京师大学堂之外,全部废除。”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一边是年轻皇帝和没有实权、不懂政治的书生鼓吹家。”

晚晴时期的老百姓听到光绪和康有为要聘请伊藤博文为改革顾问,瞬间一片哗然,纷纷斥责康有为勾结敌人。

“守旧派大臣这是阻挠言路,破坏变法,藐视皇帝权威。”

“裁撤冗官,就是断了大量官僚的生存路。”

“康有为、梁启超冒险决定一边向英国、日本求救,一边鼓动袁世凯。”

“另一边是久经政治场,经历权力斗争洗礼的慈禧。”

“言明康有为排斥老官僚,培植党羽。”

“康有为觉得拥有兵权可以救光绪的,就只有袁世凯一个人了。”

“9月19日凌晨,谭嗣同见完袁世凯回来。”

完全可以说,伊藤博文就是大清国最大的敌人,是造成大清国屈辱的罪魁祸首。

“随着改革条例的不断发布,改革派和光绪越发感受到守旧派对改革的阻扰和掣肘。”

“慈禧的权利都来源于在关键位置安插的自己人,罢免官员就是削减慈禧权利。”

“帝党翁同龢早已在改革开始之初就被罢官回家,甚至对于弹劾康有为的奏折,也是分批次一步一步递出。”

“但保住自己的权利是第一,国家危亡是其次。”

“在罢免礼部六堂官,引入改良派进入军机之后。”

“这时已经有人陆续向慈器报告了康党乱政,被各种谣言搅得极度敏感的慈禧,听完当场爆发。”

“光绪知道后大怒,光绪早已经下令鼓励民间上书,保证言路通畅。”

“袁世凯也正在马不停蹄的赶往荣禄那里,急急忙忙的去把政变的事情报告给荣禄。”

“改革和守旧,光绪和慈禧的矛盾到达了临界点,终于在九月份开始全面爆发。”

“这些久经官场的保守派思想落后,但玩政治可都是人精。”

“如果杀荣禄围颐和园,你就是救皇上的第一功臣。”

“但不料你昏庸糊涂,胆大妄为。”

他原本还对康有为抱有好感,毕竟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后党官员言明祖宗所传之天下,将要拱手让人,慈禧听完震动。”

“当时改良派很多都是小官,上书皇帝都要代递,很多守旧派大臣不愿意代递。”

“而从光绪的角度看,你们这些人,都把我的话当成什么东西了,我已经要求国家团结一心,一起改革,但这些人只是应付。”

“此后康有为不断上奏折,在短短三个月中提出了改革方案,包括和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各方面。”

变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推进,尤其是像废除科举这种干系重大的政策改革。

“光绪要保的是自己的统治,并非中国人民。”

“此时似乎光绪还完全不知道康有为武装政变的意图,而康有为、梁启超听到消息,拍案叫绝。”

不过现在说这些太晚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不可挽回。

可如今看来,他高看了这个口不择言的书生。

“荣禄三十多岁就已经是朝中大官,是有些看不起康有为的。”

“伊藤博文没有呼应,康有为明白,只说请伊藤博文设法劝说慈禧变法。”

变法改革可不是儿戏,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维新派很显然不是反对派的对手。

虽有一片变法救国之心,但没有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也算是喜欢空谈的书生的通病了。

“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大大启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权观念广泛传播,封建皇帝的权威发生了动摇。”

“在军事方面,废止拉弓等武试,要求重练陆海军,全面向日本、德国学习。”

至于康有为宣传的民权和议会,无疑是在瓜分统治者手中的权力,自然不会获得统治者的接纳。

“6月11日到9月21日的103天,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结束。”

“随即光绪宣布,国事艰难,自己太劳累,太后做事一直尽善尽美,为了祖宗社稷,恳请太后训政。”

“此时袁世凯的告密到达了慈禧那里,慈禧下旨捉拿谭嗣同,光绪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

“这时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康有为在等待光绪召见时,和荣禄有过谈话。”

“光绪很激动,觉得康有为说的很有条理。”

“这也为后来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共和革命之说开始取代变法维新。”

“在经济方面,要求保护工商业,奖励创新,铸铁路。”

嬴政:果然是不懂政治的书生鼓吹家,如此大言不惭,也难怪最终失败。

“康有为讥讽道,杀几个一二品大员,这个法就变了,荣禄听完脸色大变。”

即便想要废除科举,也应该给天下读书人过渡的时间才行。

毕竟光绪本就没有实权,再加上改革触动到守旧派的利益,反对派阻拦再正常不过。

“一是求助于日英帝国主义,二是武装政变干掉慈禧太后。”

“整个古老的中华帝国被希望之光所笼罩,前方敞开的是辉煌的走向强国的道路,然而保守派把他们从美梦中拉了下来。”

“康有为向光绪陈述,中国在外国的逼迫和分割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非变法不能自强。”

原本光绪和慈禧两人关系就不好,现在光绪又触动了敏感的权力之争,不出意外慈禧肯定会反击的。

伊藤博文主导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这才使得日本实力大增,发动了侵略中华的甲午战争。

“他们有条不紊的准备,就等待着一个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