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6章 敲响大清灭亡的丧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敲响大清灭亡的丧钟(2 / 5)

固派在后方捣乱,他去了也是白费功夫。”

不过即便错过了推翻清政府的最佳时机,照这样下去,清政府的灭亡已成定局。

果然不出各朝统治者所料,苏晨接下来的话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想。

“再一方面,慈禧这时候只是光杆司令,就算她想追责也无力追究。”

以他对西方列强贪婪成性的了解,八国联军发动的这次战争很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消灭义和团,主要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瓜分大清国。

一个弄不好,趁着大清国改换皇帝的动荡时刻,说不定全国各地会趁机爆发更大规模的百姓造反。

“但当时也有许多官员支持义和团,比如原山东巡抚玉贤。”

“看到大相径庭的两封电报,督抚们陷入混乱。”

“后来刚毅跑到涿州溜达了一圈,回来也对慈禧说义和团枪炮不伤,犹如神明附体。”

“如此一来,慈禧要是还想维持统治,她就只能依靠地方督抚。”

“决定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为皇楚大阿哥,并计划于1月31日举行光绪的退位仪式。”

“李鸿章看到电报,知道事情闹大。”

他都有些无语了,手底下的大臣昏庸无能也就算了,作为实际掌权者的慈禧居然也能这么愚昧。

毕竟面对八国联军的威胁,慈禧要是敢责罚东南九省的督抚,只会陷入更大的危机。

“戊戌政变后,慈禧伤透了心。”

“既然武卫前军打不过八国联军,他的武卫右军肯定也打不过,去了只是送死。”

“后来玉贤回朝述职,跟慈禧讲义和团扶清灭洋可以为朝廷所用。”

“收拾了南方军头后,铁良又被慈禧当做棋子,处处与北方军头代表袁世凯暗中较劲。”

“铁良时不时跳出来唱反调,让袁世凯气愤不已。”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就一直在战败,从来没有赢过一次和列强的战争。

“义和团运动最兴盛的时期,拆铁道、拔线杆,把北京对外联络的电线杆子都给拔了。”

“而让督抚们感到非常无语的是,就在收到宣战诏的同时,他们又收到了另一封意思截然相反的电报。”

对于清政府,对于慈禧太后,他们老百姓可谓是深恶痛绝,恨不得有人能够早点推翻清政府。

“路上耽误再加上办事效率低下,等到诏书下发到地方督抚手上时,已经是几天后了。”

“见慈禧又要废除光绪,各国公使随即再次强烈反对。”

“于是慈禧派铁良两次南下,打着清查各省财政和整顿兵工厂的名义。”

“并给李鸿章拍去电报,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

“8月13日,联军一万多人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

“袁世凯是东南互保的参与者,且宋庆指挥的武卫左军与武卫右军的关系又极好,很多军官私下里都是拜把子兄弟。”

晚清时期的老百姓对于李鸿章没能造反成为总统感到惋惜,一个个不禁暗骂李鸿章太过胆小。

“6月初,限期已到,各国公使见清政府无法控制形势,便决定组成八国联军直接出兵平乱。”

“毕竟东南互保是三藩之乱后,大臣首次公开联合对抗朝廷。”

他不禁微微摇头,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清国的末日。

“即一旦北京不保,慈禧死了,他就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的总统,主持东南大局。”

以大清国的实力,别说是八国联军了,就是随便一个西方列强,都不是别人的对手。

“6月中旬,大沽口炮台失守。”

再说了,就义和团这种江湖骗子,怎么看都不可能是洋人的对手。

“而慈禧在战后面临的第一件要紧事就是凑钱赔款,南方保存了元气,这在慈禧看来,督抚们立了大功。”

“慈禧很想让李鸿章来,但她又不想撤掉刚毅那帮马屁精,一来二去时间就耽误了。”

“随着大佬们的陆续离世,慈禧随即提拔了一批年轻的八旗贵胄,扶持这些人登上政治舞台,填补空缺。”

嬴政:都已经昏聩到这种地步了吗?连刀枪不入的鬼话也能相信。

“根据协议,东南九省督抚向列强表明中立态度,不参与战争,这一事件被称为东南互保。”

“结合慈禧也没有具体指名宣战对象,不难发现,庚子宣战谕旨其实只是内部通知。”

义和团虽说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但作为农民起义,最后肯定也不会和清政府站在一边。

要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太后再把光绪皇帝废了,那只会造成大清国更加动荡。

况且东南九省的督抚还绕开慈禧,单独和西方列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都足以说明清政府已经无法掌控地方了。

“但她没说要跟谁打,并没有具体指明开战对象。”

李世民:朝令夕改是兵家大忌,身为晚晴的统治者,实在是愚蠢至极。

“感觉手上有了筹码,慈禧召开王公大臣会议,在会上宣布光绪孱弱多病,上负祖宗社稷,下误黎民百姓。”

一旦光绪掌权,他们变法派重新上台,中华民族还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无论光绪是否参与了围园杀后计划,反正在慈禧看来,自己养了个白眼狼。”

他收到太后的宣战诏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怀疑太后是不是老糊涂了。

毕竟那时候慈禧要声望没有声望,要兵力没有兵力,发动政变除掉慈禧不要太容易。

而八国联军一直是支持光绪掌权的,完全可以借着慈禧战败的机会,彻底把慈禧赶下台,让光绪重登大宝。

“各国公使出面干涉,慈禧对此很不高兴。”

“义和团兴起之初,清政府的态度模棱两可。”

刀枪不入,枪炮不伤,他一听就知道假得很。

毕竟要是对付义和团的话,还不至于八国联军一起出动。

“端郡王载漪担心慈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